王 瑩 馬洪濤
(1.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山東 臨沂 276000;2.山東省臨沂市電大蘭山分校,山東 臨沂 276000)
小學音樂課程在當前很大程度上仍徘徊在“師授生受”的教學模式,為了上活音樂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與學習,教師對音樂教學模式上進行了一些創新,下面就分層教學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與同仁共勉。
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將一些知識點用一個個趣味性游戲串聯,如“找伙伴”、“擊鼓傳花”、“講故事”等,讓原本枯燥的知識融入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游戲中;將“曲高和寡”的一些高雅音樂配以學生熟悉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活潑可愛的卡通動畫,在會心的笑聲中,高雅音樂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許多,不再是他們眼中難以攀登的“高峰”。
按照分層教學策略要求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進行調整,力求讓學習能力在一個基線的同學在一個層內,可以以小組合作交流互動的形式或小組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各小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與自己相符的教學任務驅動下,積極進行探究學習,小組內分工明確,各成員之間通過合作稍加努力即可完成教學任務。因為每個小組的學生水平相近,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因為畏難學習而厭學,而在分層教學中他們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設計的積極研究音樂唱法,表演的相互指導試唱,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學生的潛能。在學生的表演時,只要與各自的角色任務相符,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尤其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取得每一點進步,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盡量呵護每一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音樂教學中主動地創造性地快樂學習,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聯想和想象,是音樂教學中最具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分層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多種感官同時動起來,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思維想象力,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去。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腳,使欣賞過程提到另一個高度。譬如可用身體律動,表達各種音樂情感等等之類。
分層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讓學生在現有知識能力基礎上發揮出自己應有作用,體現自己在小組中的地位和價值。而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幫助學生解決自主解決不了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努力參與教學,起著調節課堂教學活動趨于更加合理化的作用。教師只有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出自己作用。音樂分層教學課題的開展給了我們一個實驗的機會。教學中,師生各自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相互促進又各司其職,學生享受著學習的快樂,教師享受著授人以漁的快樂。
教師要最大化地發揮出自己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須深入把握學生的學情,學習每一部分知識,眾多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須在深入掌握學生實際的情況下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分層,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例如,開展“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時,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的順序,對教學內容分幾個層次分步驟實施教學,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將每一部分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結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游戲活動的形式進行“聽”的訓練,促進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
音樂教材是開展音樂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內容開展分層教學的源泉。教師要深研教材,才能有效地提取其中有益于學生進步和發展的“營養”助力學生快樂成長。同時,發達的網絡也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利用資源,網絡可以為我們提供完美的畫面,網絡的聲情并茂可以激發學生更加注意聽音樂。通過適時適宜地運用網絡,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在深研教材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搜集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的素材,與教材內容融合,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有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音樂素材豐富,但需要有選擇地進行利用。選擇網絡素材輔助教學時,一要看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如果學生興趣濃厚,則可以盡量選用,可用可不用時盡量不用,讓網絡成為我們的教輔工具,而不是左右教學的絆腳石。總之,音樂教學運用分層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有側重地對其進行分層,然后教師充分發揮自己課堂教學引導者的作用,再結合發達的網絡資源彌補教學的不足,讓不同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促進學生快樂地學,教師快樂地教,進而全面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