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云
(廈門技師學院,福建 廈門 362000)
人才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也是職業學校的學生一道無法繞過的永恒命題。因而高職語文課本中就必然出現“職業境界”這個單元,繼而也就理所當然地精選了我們今天要談論到的《把信送給加西亞》這篇文章。
《把信送給加西亞》,作者美國人阿爾伯特·哈伯德,故事內容很簡單:主人公中尉羅文接到任務后,不懼各種艱難險阻全力以赴地把信交給茫茫人海的加西亞。后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故事成為了美國職業精神,就連美國總統布什讀了以后也不由自主地說道:“這本書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說了。”為何如此呢?這里先且不談論,大家先看看筆者2017年的暑假調研。
2017年暑假期間,筆者和諸位老師用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候時間走訪了廈門五家企業,分別是:廈門盈眾至遠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廈門蜜蜂巢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廈門廈工橋箱有限公司、廈門三圈電池有限公司、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我們主要從四方面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對所聘人才的要求、企業的招聘情況、企業已聘畢業生的情況。所有問題的回答均來自企業的部門主管或者人力資源主管,其準確性值得信賴。從調查的結果看,以下關于企業人才職業素養的幾點值得我們關注:
廈門盈眾至遠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始終以“卓越服務,快樂生活”為企業宗旨,立志“做百年企業、干一番事業”。
廈門廈工橋箱有限公司:第一,在每個墻面上都有“班組建設園地”,上面標識著每天主要生產任務,全年擬創建何類班級、產量檢查率和正確率的指標、設備完好率。第二,“7S”的宣傳牌高高地懸掛在廠房的顯眼位置。一個巨大的問號浮現在腦海,筆者細細往下看,“7S”就是: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節約。“7S”需要全員積極參與和堅持不懈地每日堅持,讓任何員工可以及時拿到需要的東西,隨時確認自己的工作是否按計劃執行,保證工作順利進展。第三,廈工的核心價值觀:創見、敢為、協動、超越。廈門三圈電池有限公司:“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
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第一,宣傳版面上,赫然寫著公司的核心精神:客戶清晰明確(每個人清晰明確角色、任務,專注于最擅長的工作。);人員領導力、創新、精誠合作。第二,在林德叉車廠的樓面上醒目地寫著幾個大紅字:“誠信負責、精簡高效、坦誠溝通、團隊合作、渴望成功。”
從上面的企業調研情況,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所需人才職業素養的縮影,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羅文精神反復在這些素養里面呈現。記得課本寫道:“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從書本上學習來的知識,也不僅僅是他人的種種教誨,而是要塑就一種精神:忠于上級的托付,迅速地采取行動,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①“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在還是不在都會堅持工作的人。當你交給他一封致加西亞的信時,他會迅速地接受任務,不會問任何愚蠢的問題,更不會隨手把信扔到水坑里,而是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會為加薪而罷工。”②
從《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學習、暑期調研,我們可以看到高職生應具備的企業人才職業素養:敬業、自信、責任、主動、忠誠、創新、合作、勤奮等。那么,問題來了,在一體化課程改革中,我們的高職語文教學如何塑造學生的職業素養呢?
第一,培養學生熱愛自己所正在做的事情。一體化課改之后,大部分模塊的任務都需要學生在課前做一個充分的準備。學生應該要熱愛自己的每項任務,明確地知道“應該干什么”、“什么時間段完成”,不需要老師和同學的督促,自覺按質按量地完成任務。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熱愛”成為一種習慣所有的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當學生步入社會的時候,愛崗敬業成為第一個先決條件。在我們暑期調研,多位人力資源主管談到“愛崗敬業”這個詞,他們發現很多畢業生來到新崗位并不能夠很快地適應并且愛上它,而是選擇辭職來逃避。這也是用人單位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然而當一個人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時,無論多么艱難,他總是想法設法地讓自己在這個崗位堅持下去,工作效率提高,最后獲得職業的成就感。
第二,學生和老師善于運用創造性的思維。當老師分配任務之后,學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困難。諸如在“口頭表達訓練”模塊中“影視配音”的任務。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接到任務會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僅需要尋找一部影視作品,還要對視頻進行剪輯,剪輯后還需要對視頻進行消聲等情況的技術處理。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任務,是否能夠運用創新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學生可以選擇團結協作的方式,每個小組的每位同學各施所長,分工合作,攻下難關。
對于老師而言,教學中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在適應一體化課改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方面有所作為和突破。語文教師隊伍可以多在教研和課改活動中進行研討,并且在每次語文課程培訓中獲得的新知識、新經驗進行再次“加工”,創新工作,積極進取,少走彎路,也讓自己成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諸如課改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安排各種各樣的開放性教學活動。例如在“中國傳統節日”學習任務中,讓學生先針對某個節日撰寫調查報告,提出自己的創意、策劃活動,編寫宣傳海報等一系列活動,學生活學活用,在實踐活動總融入社會,從而有效地提高職業素養。
第三,小組教學,分工合作。我們經常說“獨木不成林”,不管是《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我們看到羅文與形形色色的人(將軍、船長,馬夫、向導、黑人、白人、印第安人等)打交道,與每個人愉快合作讓他順利完成任務。還是暑期調研的公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的路標很有意思,直接寫著“團隊路”、“合作路”等標識,潛移默化地告訴員工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因而,在我們的一體化課改中,“小組教學,分工合作”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趨勢。諸如在“應用寫作”模塊的“啟事”學習任務教學設計中,筆者創設連鎖超市的情境,分組布置任務:招聘啟事、尋物啟事、招領啟事、尋人啟事、開業啟事。每一組任務明確,大家各司其職,并且互相探討和修改成文。大家在這種形式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在往后的工作中更會樂此不疲。
第四,加強口頭表達訓練,提高溝通協調能力。從我們的暑期調研來看,多家人事主管提出了一個相同的困惑,學生口頭表達溝通能力欠缺,詞不達意,亦或羞于表達,使得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信息無法快速傳遞,用人單位滿意度低。針對這個情況,在課改的初期,老師們就把這塊內容作為重點來設置。剛開始,語文組在“口頭表達訓練”模塊中的學習任務有:自我介紹、朗誦、影視配音、熱點話題討論、好書分享、掌握溝通技巧、實訓中的苦與樂。通過這么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模仿練習,培養自信,并學習如何交流,讓學生敢說、能說、會說,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
一體化課改一直在進行著,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人才職業素養的塑造需要我們在課改中不斷探索。高職語文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具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從多個層面滲透職業素養教育,發揮培養人才職業素養的重要作用。
注 釋:
①《語文》[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68.
②《語文》[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