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偉
(天津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天津 300387)
一方面,大學生時間較為自由,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網絡信息,并且樂于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情緒易于受到事情后續進展而發生不穩定變化。另一方面,大學生網絡社交的圈群性明顯,互動傳播效應增強。某一焦點事件發生時,會有很多人針對這一事件在網絡上發表看法,大學生也抱著“關注后續發展”、“有積極傳播責任”的心態而盲目跟帖、轉發、發表隨意性的評論,在短時間內形成“鋪天蓋地”的單方面傾向性意見或者觀點,網絡輿情形成。
大學生在網上看到焦點事件后,就簡單的認為自己知道的就是全部、看到的就是真相,很少或者幾乎不去求證事情真偽。同時,在傳播過程中,不實消息還有可能不斷被歪曲和放大,結果導致不實言論大量散播,帶來負面影響。究其原因還是法律約束力弱、網絡道德修養不夠,對于不良行為產生的后果認識不足,為不良言論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高校輿情逐漸凸顯的現狀,對高校輿情管理提出了挑戰,很多學校也在不斷嘗試新舉措應對變化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但面對情況突發、變化多樣的輿情現狀,高校在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方面仍需與時俱進。
當前的普遍高校管理部門及領導都已經意識到網絡輿情、新媒體發展對于學校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很多高校也加強對官方微信、微博等“兩微一端”的建設和管理。但是,現階段高校的媒體傳播和輿情引導觀念還是側重于單向宣傳,學生被動接受、互動性差。
尤其是對于突發事件的輿情管理,基本還是處于事件發生之后的被動解釋,很容易錯過第一時間說明和解釋的機會,對后續事態發展不利。如果再單一地采用以往否定或刪除言論、關閉評論的方式,不但無法消除負面影響,還會引發學生反感、甚至激化矛盾以及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面對網絡輿情,要運用更加積極主動、科學合理的工作模式進行管理和引導。
鑒于輿情發生的特殊性和對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性,需要高校成立專門的部門進行實時監控和整體協調部署。事實上,目前很多高校并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輿情監控部門,多采用有關部門互相協作的方式,包括宣傳部門、保衛部門或學生工作部門。由于輿情發生的不確定性,更多時候,是作為這些部門的特殊情況或者臨時工作任務來處置,容易出現部門之間因職責不明確、缺乏整體聯動而導致對于事件的處理不及時或者拖延,效果不佳。
此外,專業的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工作人員在各個高校中普遍緊缺。對于輿情收集和監管的技術手段落后,更多情況下還是靠人去發現;由于工作經驗不足,對輿情收集、分析和研判的能力較差,對輿情的嚴重性估計不足而導致措施延后等等,都會嚴重影響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和學校的安全穩定。
輿情是一把雙刃劍,要客觀公正的看待輿情的發生,全面把握其特征,并科學有效地管理和引導,才能使高校網絡輿情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促進高校的和諧穩定。
建立完善監控反饋機制是對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監測的重要手段,是輿情監控的重要前提和必須前置的行動。
在目前高校中,主要實現方式有兩種:一是建立有效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主要由思政工作者和學生骨干組成,需要他們做到責任心強、且熟悉網絡輿情常識及規律,能通過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群體的關注事件、態度和情緒,必要時上報主管部門。二是建立準確的網絡輿情動態信息庫,需要專業的網絡技術設備和專業人員,通過日常網絡信息的檢索和聚焦,積累日常網絡數據,形成大數據基礎,對于掌握輿情產生發展的規律、輿情事件出現可能的預判有重要指導意義。
與此相匹配的,需要高校領導部門加強對思政工作、學生干部隊伍的培訓和教育,使其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收集關鍵信息,將輿情收集工作做實做細。
日常監管收集到的信息數量巨大、關聯性不強、且真偽難辨,需要通過有效的網絡輿情分析、判斷進行篩選、過濾,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整合,從中發現可能引發不良后果的問題根源。這項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豐富的經驗、閱歷作為支撐,首先要掌握高校網絡輿情的產生、發展的規律、趨勢,其次要熟練運用數據分析、現代統計技術等各種分析技術手段,并且工作思路清晰、明確輕重緩急,最終形成網絡輿情分析研判結果。
高校思想活躍,作為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部分,進行網絡輿情管理師,必須疏堵結合,雙管齊下,也就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從根本上解決網絡輿情危機,最關鍵的問題是分析輿情產生的特點并找到輿情產生的根源,同時對輿情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1.暢通學生利益訴求的渠道
高校網絡輿情中有很多是由于學生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而引起的。學生關注與自己利益、生活直接相關的,諸如校園環境、相關硬件配套設施、教學環境、教學質量等等,如果學校沒有提供一個能夠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他們就會尋求其他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而網絡就成為他們的首選。因此,高校應及時關注學生的訴求,將收集整理學生意見或者反饋作為常規工作之一,定期開展,通過意見箱、留言板、舉辦座談會、個別談心談話、QQ微信留言、群組交流等形式,避免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學生訴求得不到滿足而引發不良網絡輿情的可能性。
2.快速應對突發網絡輿情
網絡輿情大多都不是獨立的,常常會引發連鎖反應。這就要求學校一旦發現網絡輿情有不良苗頭,應該及早介入、引起重視。對于歪曲事實的輿論要做好說明,尤其是官方媒體要在第一時間公布真實情況;對于無事生非的惡意偽造,就要果斷攔截、禁言等,避免不良事態進一步擴散;對于有可能發生的關注度高的時間,要密切監控,必要果斷介入。
3.統一管理重點培養,加強校園積極正能量
校園媒體是高校思想文化的重要宣傳陣地,在打造、鼓勵新媒體發展的同時,要注重對校園媒體進行引導和管理。對各二級單位、學生社團和組織的各種媒體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從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出發、從有利于教育事業發展出發,形成校園輿論影響力,發出強有力的校園之聲。
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教育陣地,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信息發布平臺、網站建設,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等,積極發布一些積極健康、有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線上和線下活動相結合,多舉辦諸如理想信念專題講座、中國夢內涵解讀等實踐類活動。對一些灰色的、歪曲事實的輿論信息要主動亮劍,果斷處置。
充分利用學生社團組織、學生黨員干部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整合新媒體聯盟、校園媒體聯盟資源,形成合力傳播正能量。做好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培養和引導工作,本著尊重、坦誠、關心和愛護的精神,主動與學生“意見領袖”打交道、交朋友,尤其對于那些經常發揮“正能量”的學生“意見領袖”,要通過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授予特權等方式,充分發揮其典型示范和引領作用。
網絡輿情的傳播影響著高校的安全穩定和各項工作的開展,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更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把握時代脈搏,科學有效地管理和引導高校網絡輿情,保證高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