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3)
對于幼兒來說,除了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良好的信息技術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深入分析互聯網思維在學前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對于促進學前教育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1]。
由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存在差異,教學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但是不管采取哪種教學方式,其主要的教學目標都是相同的,教學手段也都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服務。所以在互聯網時代開展學前教育,老師應該有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2]。但是在當前的學前教育過程中,部分老師存在缺乏明確教學目標的情況,教學過程也較為隨意,缺少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從而導致實際教學與教育目標相互偏離。
在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當前的學前教育應該以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為主要教育目標,因此在互聯網思維下的學前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時刻以這一教學目標為指引,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課時安排,不斷創造機會啟發和引導幼兒,提升綜合素質,形成持續學習的基本能力[3]。但是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這一教學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過于追求教學進度和幼兒考試成績,更深層次的知識也很難挖掘,影響了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
首先運用互聯網思維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在深入了解幼兒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成長和心智發展特點,這是在制定學習計劃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因為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教學進度,所以一味的進行知識灌輸,這對教學計劃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4]。老師應該在教學計劃制定的過程中,考慮到幼兒學習的個性和共性特點,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突出幼兒學習能力培養,并且根據教學計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安排課時進度,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幼兒能夠在充分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情況下,切實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在學前教育實踐中,應該遵循系統性原則,以免割裂知識的整體性,造成理解障礙。在當前的網絡發展時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識充斥著整個網絡,受此影響,當前部分老師在學前教育過程中也實施碎片化教學,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體系性理解,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不能及時想到有關知識,對學習效果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發揮互聯網思維的實際作用,應該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并且在應用互聯網思維的過程中進行合理規劃,幫助幼兒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縷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課程教育目標為主線,找出關鍵連接點,將互聯網思維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把握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幼兒并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根據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都是幼兒應該主動完成的。但是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之下,幼兒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完全被老師的講解所取代,幼兒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同時,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也將幼兒限制在既有的空間之內,創造性和學習思維得不到有效發揮,影響了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老師在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學前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積極創新教學形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弊端,使幼兒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信心,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