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男
?
NFC技術對圖書館焦慮心理的影響研究——以圖書館使用行為的改變為例
李若男
(武漢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NFC技術的不斷發展,帶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機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人們還將NFC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服務中,使得用戶的圖書館使用行為發生了改變,并對用戶的圖書館焦慮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立足圖書館NFC 應用服務的特點,基于圖書館NFC 應用服務對用戶焦慮心理的影響,試圖展現NFC技術這一新興技術。
NFC技術;圖書館焦慮心理;使用行為
1.NFC概述。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指一種可實現數據傳輸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1]。NFC主要有三種工作模式:主動模式,也稱讀寫模式,即對手機內部數據進行讀寫操作;被動模式,亦稱卡模式,即將智能手機當作交通卡或支付卡使用的模式;雙向模式,即通過手機短距離地進行無線傳輸電子文檔。
NFC技術具有設備便攜性、近距離感應、通信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等特征。NFC一般依托于手機終端或運動手環,被用戶所使用。因此,手機、手環等電子設備的便攜性被NFC技術很好地繼承。另外,NFC技術容許多個智能手機等設備在10厘米距離內進行無需接觸、無需提前設定的數據傳導等操作。并且,NFC 技術的特性簡化了認證識別的過程,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電子設備間可安全快速地實現數據交互。帶有NFC功能的移動終端可被應用在很多日常場景,如刷公交卡、移動支付、文件傳輸等。刷公交卡是NFC用戶較為常用的功能。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高校可以用手機代替校園卡。
2.NFC時代。隨著蘋果公司對基于NFC的移動支付應用Apple Pay的發布和推廣,人們開始對NFC技術更加感興趣。一些學者對NFC用戶做了一些相關調查。Juniper曾做過針對NFC用戶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預計到2019年底,全世界利用NFC技術進行支付等操作的用戶將超過5.16億,是現在1.01億用戶的五倍多[2];預計到 2018 年,具備 NFC 功能的智能手機將達到12 億臺左右的銷售量;2020年以后,全球將僅剩四分之一的手機不支持NFC功能[3]。由以上數據可見,全球范圍內的NFC用戶群體在快速吸收新成員,市場上配備NFC功能的設備也開始逐漸增多,NFC技術與移動電子終端的結合正在加快人們生活智能化的進程。隨著NFC技術整體行業的發展,人們逐漸進入了NFC時代。
1.圖書館引進NFC技術的現狀研究。近幾年,NFC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用化,對圖書館服務行業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嘗試引入了該項技術,使得圖書館服務系統變得更加完善、人性化[4]。
2012年,奧地利嘗試在城市的圖書館及教堂通過NFC技術為市民提供電子圖書的下載服務。2013年,美國在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將書目信息及館藏地圖等數據寫入海報上的NFC標簽,建造了虛擬圖書館。當地鐵乘客將帶有NFC功能的手機靠近該NFC標簽時即可讀取詳細的書目信息及館藏地圖,方便乘客瀏覽書目信息并在下車后獲取該書的紙質版實體。此外,日本多家圖書館已引進NFC技術,用戶通過掃描書架上的NFC標簽可了解圖書的相關信息、預約圖書、回顧已讀書籍等。相較于國外,國內圖書館引進NFC技術相對較晚。作為國內領先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圖書館設置了可識別 NFC手機的臺卡。2015年初,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利用NFC技術在館內設立了自助借書客戶端體驗區,為用戶提供體驗服務。2016年,臺灣高雄市圖書館開始提供NFC自助借書服務。
2.圖書館的NFC技術應用服務系統。結合NFC技術的特點,圖書館的NFC應用服務系統主要分為五個模塊——身份識別模塊、查詢模塊、借閱模塊、交付模塊、增值模塊。
身份識別模塊,即利用NFC“卡模式”實現門禁卡身份信息的讀取服務和借閱圖書信息的存儲服務。高校師生只需將個人的信息寫入NFC芯片,即可通過開機或關機的NFC手機進出圖書館。基于NFC技術能夠寫入信息的特點,借閱者的個人借閱情況、書目收藏情況等信息均可及時同步到NFC手機中,供借閱者隨時查看信息。
查詢模塊,即利用NFC“讀寫模式”實現智能海報和書目查詢服務。當用戶在快速瀏覽圖書館內的智能海報之后,可直接通過智能海報中的NFC標簽讀取圖書館推薦書目信息。用戶將NFC手機靠近書架上的NFC標簽,則可在手機上獲取整個書架的書目信息;將NFC手機靠近書本上的NFC標簽可試讀該書。
借閱模塊,即利用NFC“讀寫模式”實現自助借閱服務。用戶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機自助掃描圖書標簽,可完成圖書館外借與歸還等操作。此外,讀者還可自行查閱借閱記錄、歸還提醒等信息,真正實現完全自助化、移動化的圖書借閱流程,便捷高效。
支付模塊,即利用NFC“卡模式”實現交押金、逾期收費、自助復印繳費等服務。在沒有應用NFC的圖書館往往只能在其前臺或服務工作室繳納費用。隨著NFC移動支付技術越來越成熟,用戶現只需將NFC手機在圖書館的NFC支付終端前掃描,讀取出個人信息及需繳納的具體費用,極速可完成支付。此外,亦可參照地鐵圖書館,利用NFC的支付功能,讓讀者自助下單完成電子書的付費閱讀。
增值模塊,即利用NFC“雙向模式”實現便捷的文件傳遞服務和NFC打印機服務。文獻傳遞往往需要用戶在網頁中進行個人信息的填寫。將NFC技術融合在文獻傳遞服務中后,可省略掉個人信息的填寫步驟。另外,讀者通過各種方式將需復印的圖書資源保存在NFC手機中,再使用該手機接近打印機,即可實現資源的復制。相比傳統圖書復印,該技術操作簡單且可避免復印過程中對書籍的損壞。
1.圖書館焦慮心理概述。一般來說,焦慮心理是個體在感應到某種莫名的危險即將可能出現而自我感覺難以應付時,產生的類似緊張、憂慮、猶豫不絕、焦急等情感混雜的負面情緒。而圖書館焦慮心理則是用戶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產生的針對圖書館的無助、自我否定、煩惱等負面情緒[5]。奧韋格布茲通過定性研究指出,圖書館焦慮由以下六個要素組成:設備焦慮、人員焦慮、圖書館技能感覺、圖書館舒適性感覺、位置焦慮和資源焦慮[6]。因此,下文將從這六種要素的不同角度,討論圖書館焦慮心理與使用體驗的關系。
按照奧韋格布茲的觀點,設備焦慮指當用戶考慮使用或已在使用自助借還書設備等圖書館儀器時的焦慮心理。人員焦慮指當用戶準備或正在求助圖書館工作人員時的焦慮心理。圖書館技能感覺指用戶否認自己具有適當利用圖書館的能力時,其焦慮程度增加到極點。圖書館舒適性感覺指學生對圖書館的安全程度和受歡迎程度的不確定性而引起的焦慮。位置焦慮,即用戶對圖書館方位不熟悉程度的焦慮。資源焦慮則指用戶在圖書館中挑選資料未果而引發的焦慮。
為驗證上述六種不同的焦慮心理中的哪種焦慮心理對于圖書館使用體驗的負面影響最大,筆者做了調查問卷——《關于影響使用體驗的圖書館焦慮心理的調查》。分發問卷后,共回收150份問卷。被調查者中,男性占41.16%,女性占58.84%。結果顯示,67.16%的被調查認為資源焦慮對其圖書館使用體驗存在影響,占比最多。大多數用戶希望能降低圖書館使用過程中的設備焦慮(62.39%)和人員焦慮(45.62%)。還有,少數用戶認為位置焦慮(38.57%)、圖書館技能感覺(22.19%)、圖書館舒適性感覺(13.23%)對其圖書館使用體驗存在影響。
2.圖書館NFC應用服務對圖書館焦慮心理的影響。當NFC技術應用到圖書館領域之后,改變了圖書館用戶的使用行為。而圖書館使用行為的改變,勢必會對用戶的圖書館焦慮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圖書館NFC應用服務對設備焦慮、圖書館技能感覺、資源焦慮等心理產生影響。就NFC技術帶來的改變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對于設備操作的改變。用戶在使用具備NFC功能的圖書館設備時簡化了許多步驟,比如識別身份信息、文件從手機導出、移動支付等,其操作也趨于簡易化,因而讓用戶產生易用性的使用體驗,重樹信心,從而降低了設備焦慮和圖書館技能方面的焦慮。另外,部分用戶因對圖書館設備操作不當等造成了資源尋找障礙,而操作簡便性給資料的查詢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NFC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服務中,對資源焦慮心理也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其次,NFC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服務中后,大大減少了用戶求助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必要性,使用戶有了更好的獨立操作空間,因而讓用戶產生獨立性的使用體驗,使得用戶的人員焦慮得以緩解。
第三,目前來看,NFC技術現階段還未對用戶的位置焦慮和圖書館舒適性感覺有較明顯影響。但隨著時代的進步,NFC技術的發展最終還是會將“觸角”延伸到這一部分中來,給用戶更優的使用體驗感。
綜上所述,NFC技術成長非常迅速,必然會在未來的幾年迎來井噴式的發展,影響我國圖書館建設。雖然我國圖書館在引入NFC技術方面已取得成就,但仍存在問題亟待優化。NFC技術還未對用戶的“位置焦慮”有較明顯的影響,而38.57%的圖書館用戶仍存在位置焦慮。
圖書館運營者應從緩解用戶“位置焦慮”的角度改善圖書館服務質量,可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積極利用 NFC 技術對圖書館服務進行創新,如利用NFC標簽對讀者進行路線指引。NFC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十分豐富,如澳洲等地的旅游區使用NFC標簽來引導游客、英國鄉村路口使用NFC標簽為行人指路等。因此,NFC技術應用在圖書館導航服務上,具有較大的可行性。傳統的圖書館路線指示一般通過指引路牌等路標來實現,當圖書館規模較大時,讀者搜尋的難度就相應增大。但通過NFC技術,則可以實現精確的定位指示。讀者只要掃描相關NFC標簽,即可獲取合理的路線指示,從而直接快速地找到定點位置或書籍,與此同時,也可輕松掌握場館布局。當圖書館用戶通過NFC導航順利找到所需書籍或設備時,其位置焦慮等焦慮心理可能會有所緩解。
[1] 吳復磊.影響NFC技術在國內發展的因素[J].金融科技時代,2013,21(06):76-77.
[2] NFC產業網.以數據看發展趨勢 NFC的現狀和發展分析[EB/OL].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501/05134913.html,2015-01-05/2018-04-12.
[3] 中國電子銀行網. 2018年NFC手機出貨量將突破12億支付安全成關[EB/OL].http://bank.hexun.com/2015-05-15/175844998.html,2015-05-15/2018-04-12.
[4] 江先斌.基于NFC技術的智慧圖書館的研究[J].機電技術,2016(06):29-31.
[5] 朱桂花.大學新生圖書館焦慮的心理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22):42-43.
[6] 安東尼·J·奧韋格布茲,焦群,莎倫·L·博斯蒂克.圖書館焦慮理論、研究和應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29-31.
[責任編輯:傳馨]
2018-05-12
李若男,女,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數字出版與傳播研究。
G206
A
1672-8122(2018)06-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