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旗,袁愛中
?
發展新聞觀下 “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研究——以《西藏日報》大型專欄報道為例
孫紅旗,袁愛中
(西藏民族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發展新聞學是指媒體要為國家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服務,新聞媒體承擔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責?!绊频Z奮進的五年”作為中央提出的為迎接黨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宣傳主題,符合十九大中國家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本文以發展新聞觀作為理論支撐,通過對《西藏日報》“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報道內容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專欄報道的特色與不足。最后,提出關于創新專欄報道的思考與建議,以便更好利用新聞媒體來促進國家持久發展。
“砥礪奮進的五年”;發展新聞學;《西藏日報》;十九大報告
砥礪奮進的五年是指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2017年5月16日,中宣部指出將“砥礪奮進的五年”作為重要宣傳主題,文中所提“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是指《西藏日報》以“砥礪奮進的五年”作為專欄報道主題進行的系列報道。
本文以發展新聞學作為理論支撐,運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內容分析的方法,梳理了《西藏日報》自2017年5月18日開辟專欄以來系列報道,通過將報道內容按照類目進行編碼,后期針對數據反映的問題,提出可行建議。
分析此專欄報道具有深刻理論意義。這不僅從學術領域就如何創新報道方式,豐富內容體裁有借鑒作用,還有利于豐富發展新聞學在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具體內涵。
分析此專欄報道具有深刻現實意義。有利于實現黨發揮正確輿論引導,有利于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中國正能量。有利于加強各地區的人民對西藏當代社會發展的了解,全景觀展現西藏五年發展變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統一意識。
楊保軍教授認為發展新聞主義核心與實質是,把新聞、新聞傳播、新聞傳媒、新聞媒介、新聞業當作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信息手段、輿論手段、教育手段。[1]發展新聞學作為發展傳播學的自然延伸,共同目標都是“反映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狀況以及如何通過傳播媒介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2]在發展新聞學與中國國情相適應背景下,媒體發揮為國家服務的功能,
“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結合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理念和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目標,以發展新聞學為本要求新聞要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現實問題結合,利用新聞機構和傳播手段來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的提出恰好契合我國新聞媒體就是為國家發展和建設服務。
通過分析微信客戶端、“本報訊”中報道地域、報道議題、專欄下的系列報道、月數量、報道體裁、稿件來源七大內容數據,并繪制成圖表,總結相應專欄特征。
1.微信客戶端內容分析:《西藏日報》形成的新媒體矩陣有“西藏日報”“快搜西藏”等多個微信公眾號,但筆者通過查找2017年所有微信公眾號中有關“砥礪奮進的五年”相關文章,其中僅有《西藏日報》出現兩篇原創文章,一篇是九月十一發布的“厲害了,五年來西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成績單’亮眼”和十月四號發布的“厲害了!<人民日報>》今天用8個整版為西藏點贊”。其它公眾號未出現相應主題文章。
2.“本報訊”中報道地域分析:根據西藏劃分的七大地區,其中拉薩3篇、日喀則2篇、林芝13篇、山南4篇、阿里4篇、昌都7篇、那曲3篇。總體來說,報道地比較均衡全面,報道數量最多的為林芝地區,日喀則報道為最少。
3.報道議題分析:主要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報道的主要內容,又因西藏藏傳佛教所居重要位置,故將報道議題劃分6個,即: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民生、生態環境與宗教。其中社會民生70篇、政治46篇、生態環境22篇、經濟15篇、科技文化教育12篇、宗教1篇。
4.專欄下的系列報道分析:砥礪奮進的五年:精準扶貧駐村調研、脫貧攻堅在行動、重大工程巡禮、雪域巨變—走基層話變化、雪域巨變—行業發展新成就、雪域巨變—聚焦對口援藏扶貧工作、連片特困地區蹲點、“放管服”改革、民生新變化、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變革中國、砥礪奮進雪域巨變“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以“五位一體”為本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詳盡報道。
5.報道體裁、稿件來源數值分析:報道體裁中,通訊共135篇,消息占據8篇,圖文類的則為6篇;新聞稿件來源中,新華社稿件達81篇,《西藏日報》本報訊為69篇,其它轉載的為1篇。
1.新聞專業特色:首先,報道主題突出,聚焦效應強烈。專欄報道議題全面詳盡立體,突出了“十八大后的成就展示”。其次,報道對象多元,報道區域相對平衡。然后,故事化講述,本土化素材。在《西藏日報》本報記者采寫新聞中,出現很多典型人物和事件,注入西藏本土特色。最后,策劃意識明確,系列報道細分化。專欄之下又分設許多具體報道—政策解讀、農牧業改革、生態環境保護、旅游業發展、民生、教育、電力建設、水利設施等。
2.報道主題特色:首先,發揮主題觀念帶動效應;其次,發揮社會凝聚力效應。專欄報道在內容選擇上將西藏發展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然后,發揮文化傳承效應;最后,推動了西藏現代化進程,在西藏社會現代化的演進和跨越式發展上均有推動作用。
1.報網融合不足
《西藏日報》順應新老媒體進行融合不斷擴大自身發展,形成了“七報一刊兩網一端雙微集群”的傳媒體系。但在“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宣傳上,《西藏日報》報網融合反應較差,放棄了全媒體傳播渠道,尤其在微信公眾號內容推送上,既無主題專欄,也無相關新聞報道,僅偶爾出現幾篇文章。
2.新聞稿件來源單一,版面編排僵硬
新聞來源只有兩大媒體—新華社和西藏日報,尤其是在前兩個月,版面2/3稿件來源新華社,雖展示了內陸不同地區社會發展的面貌情況,但基于西藏本土化的社會發展變化偏少。在版面編排上,大篇幅文字易造成“閱讀疲勞”。
3.報道體裁模式固定
報道只有三種形式——通訊、消息、圖文。模式化、簡單化,在每篇文章關鍵詞的提取中,反復出現相同字眼,缺乏創新性。對于西藏本土地區發展變化,追蹤性報道少,沒有突出發展階段性。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把民族團結作為永恒的發展方向,決定了本地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時,必須以國家統一和增強民族團結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以西藏特色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背景為依托,以西藏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促進西藏社會的和諧發展,為西藏社會的現代化轉型營造一個健康的輿論場域。
西藏日報充分利用傳播平臺,以大眾易接受的方式多渠道多樣式去傳播新聞信息,要先發聲敢發聲會發聲,拓寬傳播渠道,打造全媒體發展平臺。同時介于新媒體環境下匿名性等危險因素,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時,必須堅持國家安全至上的原則,不亂傳、不造謠。
習近平主席在創新對外方式時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夢的世界價值。在《西藏日報》“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報道中,要充分展示本民族特色,講好“西藏故事”,繼續講西藏基層群眾的生活生動地展現在受眾面前,活用報道體裁,增加反饋渠道,擴大其傳播力和影響力。
當今社會,確立“發展為體、專業為用”的新聞觀念是做好新聞傳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報道中,多體現西藏人民的主體性、參與性和監督性,少些說教文章,踐行“三貼近”原則。在稿件來源上,少些“拿來主義”,多些本土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單一的傳播符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需求,需要更多豐富且充滿創造力的圖符去滿足視覺需求?!段鞑厝請蟆吩诎婷婢幣艜r,活用新聞體裁,將消息通訊和深度報道、評論等詳略結合,有論有述地展現西藏社會面貌。發揮圖片生動性,以精簡有力的方式去增強報紙活躍度。
在選擇報道議題時,既要注重黨的輿論引導,更要體現本民族特殊性?!绊频Z奮進的五年”六個月的專欄報道中,僅有一篇文章事關宗教,這與西藏以藏傳佛教哲學體系為核心的藏族文化背景相矛盾。在西藏社會現代化變遷進程中,宗教文化的變遷也是重要點,關注宗教傳播功能的雙重性,掌握傳播西藏宗教文化變遷的話語權,不給西方敵對勢力任何詆毀造謠的機會。
《西藏日報》大型專欄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作為民族地區主題報道的范本,既突顯了民族地區發展變化,也體現了民族媒體報道的優越性和不足。只有深層次地把握好傳媒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發揮新老媒體各自傳播優勢,才能使媒體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社會,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主席的系列講話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1] 楊保軍.新聞觀念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360.
[2] 羅鳴,張立偉.中國發展新聞學概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38.
[3] 袁愛中,王陽,楊靜.援助與發展:發展新聞學視域下《西藏日報》援藏20周年報道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05-110.
[4] 楊保軍.當代中國主導新聞觀念的可能選擇:發展新聞專業主義[J].國際新聞界,2013:82-90.
[5] 袁愛中.西藏民族文化傳播的歷史、理論與現實[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7:183.
[6] 楊保軍.簡論“宣傳新聞主義”的實質及其存在的可能問題[J].新聞春秋,2013:49-55.
[7] 袁愛中,潘榮.大眾傳媒與西藏邊線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以西藏日報大型專題報道《雪域邊線行》為例[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20-128.
[8] 熊忠輝,李暄.從新聞宣傳到新聞輿論——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發展的歷史考察[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6:92-99.
[責任編輯:傳馨]
2018-05-02
孫紅旗,女,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西藏對外傳播研究;袁愛中,女,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民族文化傳播研究。
G206
A
1672-8122(2018)06-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