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一乾
(無錫市華莊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0)
在中學音樂藝術課程體系中,舞蹈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組織舞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舞蹈之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提升教學效果。
心理學理論指出,人的情感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情感知覺;二是理智知覺。當人的情感達到最佳狀態時,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能夠達到最佳水平。初中學生處于情緒容易波動、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的時期,所以,建立情感溝通是舞蹈教學的條件。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真誠地對待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使得學生能夠輕松學習舞蹈。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到課堂中來,對待學生的態度要親切和藹。很多學生沒有舞蹈基礎,但是懷著對舞蹈的向往和熱情,作為舞蹈教師,一定要耐心講解動作,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師生感情融洽了,教學質量自然就提高了。
教師經常和學生說,只要肯努力、認真地做好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在開始編排節目時,教師可以按照按照學生高矮排位,經過一段訓練后把優秀的學生選拔出來參加表演,這樣就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明白機會就把握在自己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就需要教師細心尋找,適時要給與表揚和贊美。
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要切合教學目標選擇,比如,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教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舞蹈基本動作,提升基本功,而且要借助對不同風格舞蹈元素的有效組合,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多種感官,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鍛煉肢體協調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舞蹈風格,確立基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比如,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感興趣以及適合學生的民族舞蹈。
確立了合適的進行內容,還要加強課堂舞蹈訓練,才能使學生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舞蹈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奠定扎實的基礎,即通過基本動作的反復訓練,打好舞蹈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懷著對舞蹈的熱情和興趣,不怕吃苦,努力奮斗,從而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逐漸形成意志品質行為的自覺性。
舞蹈是一門追求、詮釋美的藝術,在組織舞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舞蹈動作的分解,引導學生關注舞蹈的藝術境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時增強自身的藝術修養,通過自身的動作示范,讓學生在不經意間領會舞蹈的美的特質;其次,要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舞蹈鑒賞能力,讓學生首先明白作為一名舞者要具有內在的藝術氣韻、美的意趣,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大對學生藝術理論修養、中外舞蹈經典作品欣賞等課程的力度。
在組織舞蹈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美感訓練,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動作展示舞蹈之美,這一點是很有難度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訓練出來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實現。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由訓練,如可以鼓勵學生對照鏡子進行舞蹈動作練習,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動作情況,了解動作是否規范,是否具有美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模仿舞蹈視頻,把握動作要點,掌握舞蹈韻律,強化對舞蹈這種藝術的審美感知,形成自由展示舞蹈韻律的能力,真正顯出舞蹈的神韻、意境美。此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美感,展現美的韻律。
舞蹈是一門最直接、最生動、最精彩而又最具生命力的魂靈的藝術,舞蹈教學在藝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讓舞蹈課成為盛開在初中課堂上的的一朵奇葩,還需要我們全體藝術教師的共同努力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