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敏 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
兒童的美術教育很多都受老師的習慣和思維影響,根據老師的灌輸和觀點形成了自己的繪畫模式,這樣的教育對兒童的思維和創造有一定的束縛,阻礙了個性發展,讓兒童的繪畫變成了成人的影子。兒童進行繪畫是天性使然,是其對世界的認識和表達。他們的觀察方式獨特,表現手法特殊,往往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繪畫,所繪制的圖畫會讓人感覺親切、天真、純樸。兒童的繪畫是其興趣和熱情的表現,繪畫不受拘束、標新立異,讓人耳目一新。兒童的繪畫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創造,通過繪畫,兒童會增強觀察力和創造力,長期的培養,可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指導和培養兒童繪畫的時候,一定要熟悉和把握兒童的心理特性,使兒童保持長久的繪畫興趣和熱情,促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兒童所接觸的事物和環境直接影響其智能發展,所處的環境豐富多彩其活動體驗多種多樣,其感應能力和智慧也就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家長作為兒童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一些家長急于求成,在培養孩子繪畫時,單純要求孩子臨摹畫家的筆法和畫面,以孩子臨摹得像作為繪畫標準,其實這不是好的做法。臨摹是繪畫學習的方法,臨摹也許見效很快,也能鍛煉兒童的眼看、手畫的協調能力,可是沒動腦子。其臨摹的是現成圖畫,是畫家觀察、概括和提煉后的形象,是別人的作品,不是孩子的創造。就像抄書與寫作不同一樣,抄書不是作文,作文要求進行觀察和思考。繪畫也一樣,臨摹不是自己的作品,會影響其記憶的發揮和創造想象能力的發展。在進行兒童繪畫培養時,不能違背兒童心理成長和發展的規律,灌輸給兒童暫時不能理解的技能和知識,對其進行強制訓練。如果不能接受甚至對其進行斥責,那會讓兒童失去對繪畫的興趣,阻礙其繪畫天賦的發展。兒童的繪畫興趣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這需要家長有意識地開發和引導,如果在萌芽階段不能引導和培養,會失去其興趣培養的最好時機,甚至會埋沒其繪畫天資。所以,家長一定要細致觀察孩子的心理活動,尤其是其外在的興趣表現。如果孩子對繪畫產生興趣,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鼓勵,讓其心理活動產生質變。
進入學校生活,兒童的學習和心理活動是互相促進發展的。兒童的心理活動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其學習也可以促進其心理活動的發展。孩子對周邊事物好奇、想象豐富大膽,往往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學校的學習生活是很多相同年齡的兒童一起進行。兒童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有小朋友在畫畫,其他的兒童也會學著畫,這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和作用。興趣的培養需要專注性,而兒童時期的興趣容易轉移,學校生活環境中,兒童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刺激而改變興趣方向。這要求老師能夠關注和關心,防止兒童興趣輕易轉移,老師要培養兒童的求知欲望,并進行有效利用,對兒童的好奇心進行有效滿足,鞏固其學習欲望。學校的教育過程中,保護兒童的思維創造性和提高其繪畫興趣,需要具有高素質和先進教學理念的優秀老師的發現和保護。例如:某學校的一個小學生畫出了一個方形西瓜,根據通常的思維,怎么會有方形的西瓜!老師來到小學生的身旁,問他,你怎么畫了一個方形的西瓜?小學生說,賣西瓜的人每天都堆很多圓圓的西瓜很麻煩,假如西瓜是方形就會很方便。老師在認真聽小學生的話后,沒有對其批評,這很好地保護了他的創造力和自尊心。我們必須注意到,孩子的想象很天真,也很可貴,一些城市著實有人在銷售方形西瓜,例如廣州就有銷售產自日本的方形西瓜。方形西瓜的想法是好的,可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一些創新性思維和奇妙想法就被不知不覺地抹殺了。所以對孩子的大膽想象,要給予鼓勵,傾聽其想法,這是對創新能力的一種發現。老師的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身心發展,深挖其潛能。在學校的學習環境當中,兒童的心理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和培養其積極的學習興趣和興趣的長久性,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兒童繪畫的心理會受到其生活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興趣愛好,使其保持繪畫興趣和熱情,讓其繪畫水平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