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青州市文化館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重在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熱情,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其中,進而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改進當前群眾文化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是當前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主要問題。優秀的群眾文化能夠給社會帶來向上和積極的正能量,能夠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打下堅定的群眾基礎。因此,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群眾文化作為人文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人們刨除掉其自身在社會生活中的職業限制,自發組織、自行參與,具有自娛自樂性質的文化活動。這種群眾文化的形式,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朝著更文明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之下,建設和發展好群眾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建設一支比較穩定的群眾文化隊伍。鄉鎮(街道)、社區(村)干部,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能夠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策劃,能夠發揮出群眾文化活動骨干分子的榜樣力量。因此,要從他們中間選拔并組建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技能都相對合理的群眾文化管理干部隊伍。只有有力的領導,才能充分保障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另外,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參加培訓,加強對于管理人員的有效引導,保證他們能夠和群眾進行順暢的溝通和交流。最后,管理人員應該積極為群眾文化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善于挖掘群眾的潛能,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的活動形式,從而推動群眾文化隊伍的發展壯大。
改革開放四十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深入,許多外來文化也正在不斷地滲透到中國文化中來。為了能夠鞏固和壯大群眾文化,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中國傳統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對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的宣傳,要把握好關鍵傳統節日的時間節點,定期組織活動,將端午劃龍船、重陽登高敬老、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等活動不斷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可通過開展社區論壇、公益講座等形式,教會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對優秀的文化進行篩選和辨別,從根本上強化群眾的公眾思想道德建設,從而使廣大群眾通過文化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公德意識,最終實現公共文明素質的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領域作為上層建筑,自然也需要進行不斷的變革,改變之前傳統守舊的面貌。因此,群眾文化產業應該更多地向產業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通過自身的強大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提高其社會地位。另外,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之下,人們對于文化的審美情趣和需求,對比之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品位和文化需求量也處在逐年上升的階段,因此,群眾文化要想與現代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就必須大膽創新。最后,要想真正實現群眾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目標,必須借鑒一些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將文化產業化發展作為重點項目來扶持,使其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大、更多的社會價值。
經濟的不斷壯大,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當前全面對外開放的狀態,使得我國政治、文化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各個領域,各國文化的多重融合,必然會給我國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群眾文化的根基來源于幾千年來地域文化的積淀,面對多變的形勢,作為群眾文化未來發展的基石,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必須尊重地域文化的本土化特點,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沿海還是內地、南方還是北方,抑或是一個社區或一個地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它們都會因為文化特征的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群眾文化。因此,在群眾文化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挖掘群眾文化的地域特征,將其進行有效的統合,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朝著大眾化、普遍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群眾文化的工作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能夠從群眾文化的實際出發,能夠結合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認清當前形勢,探索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群眾文化一定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