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智能手機的功能在逐漸增多,其中一項重要的功能便是照相,尤其是在美圖軟件被廣泛使用之后,自拍成為年輕人的一大喜好。年輕人為什么會熱衷于自拍,而且熱衷于發美顏后的自拍圖?其實這是年輕人社會文化心理的表現。因此,要想深刻解讀該現象,需要對年輕人的社會文化心理做全方位的分析。
美圖自拍現象在目前的年輕人群體中十分普遍,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人類的情感本身就是豐富的,具有喜、怒、哀、樂等各類情緒,而審美情感則以美為最高目的。它作為審美創造主體對于對象屬性是否符合主體審美需要所作出的心理反應,是形成審美意象的重要因素。這種審美意象不僅僅是事物外在本身,其內在也包含著種種情感投射。在美圖文化中,大眾通過拍攝、美化,再上傳到微博、朋友圈中的圖像亦是如此。上傳圖片的動機是記錄片刻、分享生活,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大眾也在力圖傳達著自己的美感和審美趣味,以期獲得他人的認同與共鳴。所謂美圖中的“美”的行為,通過此類后期處理,適當將審美的對象進行藝術性、意境化的美化。簡言之,人們需要“美”去記錄自己,記錄自己的生活,所以美圖自拍便有了價值[1]。
美圖自拍能夠在當前的年輕人群體中“大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較為雄厚的技術支持。簡單來講,在手機出現照相功能后,人們也會利用手機進行照片的拍攝,但是基本上都會發原圖,因為那時的手機還沒有相適應的美圖APP。隨著技術的成熟,一大批美圖APP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如美顏相機、美圖貼貼、美拍、潮自拍等,它們的人氣居高不下,年輕人對其更是愛到了一定的深度??傊?,當前的美圖自拍火熱與技術的支持有顯著的關系,如果沒有技術突破,美圖APP功能沒有如今這樣強大,美圖自拍就不會如此火熱。
美圖自拍是當前社會年輕人的一種主要行為,此行為的產生與年輕人的多種心理密不可分。所以,具體分析該現象背后的社會文化心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年輕人的這一行為。
愛美是人之天性,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們在展示自我時都希望被人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也希望看到別人美好的部分,所以說人們存在著較為強烈的審美需求。所謂審美需求,是指人對于美的事物的觀照、口味與享受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體現在對藝術美的無限追尋和創作中。美圖軟件中常用的一些功能(如HDR、主動降噪、多種濾鏡效果等),從最初的原始圖片到對其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和色調的調整,或是原本普通的自拍照通過美膚、放大雙眼、收縮臉型等改變,這種心理物理特征的改變逐漸形成一種感知和接受的過程,從而喚醒了人們原本的審美愉悅。而有時候通過使用與日常生活色調差異極大的或明艷或冷峻的濾鏡效果而達到的一種沖突美感,也帶來了亢奮性的審美愉悅,然后再將這種審美的滿足傳導給欣賞者。出于對美的需要,也出于欣賞美的需要,年輕人在自拍時利用美圖軟件對自己的照片進行修飾,使其達到自己心理滿意的程度,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對美的追求。
美圖自拍在當前的年輕人中“大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的從眾心理十分強烈。從眾心理人人都有,所以當大家都在使用的時候,人們會紛紛向“潮流”看齊。例如,大學生宿舍中住了6個人,當其中5個人都在用美圖自拍發自己“美麗”的照片并接受大家的稱贊時,剩余的那個不用美顏、不發自拍的同學自然而然會成為同學眼中的“古董”。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宣泄,當自身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時,其會感覺困頓、迷茫,而此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融入大眾,所以剩下的那個同學改變自己的行為后,和其他同學“其樂融融”。就目前的調查分析來看,美圖自拍這種行為的產生雖然有從眾心理的影響,但是有些人是被迫從眾,是為了和周圍人有交集,而有些人是主動從眾,他們或許是新鮮事物的接受者和傳播者,或者有其他的目的和想法。無論如何,從眾心理使得美圖自拍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一種常態[2]。
美圖自拍在目前的年輕人群體中如此受歡迎,還源自恐懼心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有過美圖使用行為的用戶比非用戶在現實社交中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且現實互動中的人際關系更為敏感。這種現象尤其表現在18~25歲、26~33歲的大學生和白領群體之中。因為該部分受眾生活圈子大,重視社交的同時又依賴互聯網,偏愛朋友圈,他們主要通過網絡渠道實現朋友圈維持。正因如此,用戶在網絡社交中不自覺地長期使用美化后的自我形象,當現實社交不可避免地出現時,他們就會產生焦慮甚至恐慌。簡言之,正是因為部分年輕人對自己的相貌存在不滿,對現實社交存在恐懼,所以其利用美圖自拍提升自己網絡媒體上的形象,這種行為無異于“掩耳盜鈴”。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美圖自拍雖然反映了人們追求美的心理,但是其也反映出了人們恐懼的心理。換言之,美圖自拍的愈演愈烈使得一些人的“愛美”向病態方向發展,這種情況對于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向十分不利。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當前的文化教育和宣傳中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經常使用”的用戶比“偶爾使用”的用戶在自我認知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且分值明顯有所提高,說明在一定的使用頻率范圍內,美圖行為對自我認識是有積極影響的。
18~25 歲及26~33 歲群體是主要受眾且依賴于網絡社交,因此受到美圖行為的影響也越大。尤其是23~33歲的用戶在社會自我認知中受到的影響更大,這與他們依賴網絡社交有一定的關系。建議該類型受眾多參與現實社交,減少對網絡社交的依賴性,同時減少網絡社交與現實社交之間的落差帶來的壓力,讓自己更多地適應現實社交活動[3]。
綜上所述,美圖自拍對于人們的心理影響是比較顯著的,積極研究美圖自拍現象下的社會文化心理,并基于文化心理問題做出指導和建議,對于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和矯正社會文化風氣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