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上文我們詳盡的闡述了歌唱緊張心理的產生原因及緊張狀態下的心理活動。這一部分,需要通過分析其解決辦法來更好的幫助歌唱者調節歌唱心態,從而跨越歌唱心理障礙,使演唱者可以在舞臺上用真情實感打動每一位欣賞者。
在演出前,就應當從生理,心理這兩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調整。生理方面,應努力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在飲食方面忌口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調整飲食結構,保證充足時間睡眠。確保嗓子的充分休息,每天練習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切不可大量練習,否則導致嗓子充血;心理方面,在演出前的一段時間里,演唱者的心理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波動,這時應該及時進行心里調整,建立自信心。演唱時,信心和技巧一個都不能少,信心越足,心理就越輕松。與此同時,也應重視對作品的充分準備。首先,應對樂譜的音準,節奏反復練習,形成絕對音感,防止走音,并將歌詞熟記于心。同時,對樂句的起承轉合了如指掌;其次,加深對作品寫作背景,人物心理,思想感情的理解,只有對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層剖析,才能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引發與欣賞者之間的共鳴。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在臺下練出扎實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是舞臺表演經驗也不容忽視。歌唱藝術的本質就是一門必須同欣賞者見面的藝術,需要用聲音和肢體語言與觀眾們交流。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演唱者想要克服緊張心理就一定以大量的舞臺經驗作為支撐,演唱者起初登臺時,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因素,但這些不穩定因素又恰恰是演唱者的寶貴財富,只有經過了這些“困難”的磨練和洗禮,演唱者才可以在舞臺上從容的調控自己的情緒。
歌唱心理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演唱者的水平發揮,就像上文提到的,演唱是心理影響生理的一個過程。我將從演唱者的自身調節和外部環境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就演唱者自身而言,能否產生強烈的歌唱欲望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產生了這種強烈的欲望才會使歌唱成為可能性。科學調查顯示“表現欲,自信感等積極因素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歌唱欲望。相反,膽怯、自卑等消極因素會使人的演唱欲望降低”。因此,演唱者應注意調動積極性,對音樂產生興趣。興趣對于歌唱者的學習活動有著極大的推動和激勵運用,有了演唱興趣才可以更好的接觸作品,理解作品,演繹作品。當歌唱者體會到了作品的內涵以后,才可以進行“二次創作”,這時更多的是演唱者以情代聲,用自己的情懷對作品進行詮釋。其次,外部環境對培養歌唱心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老師,家長以及周圍的人的信息反饋都會對歌唱心理造成影響,反饋的積極信息越多,便越會激發演唱者的激情。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說過“演員的激情越是發展,他越是能深刻地感到他所唱的東西,他越是能充分體會音樂”。相反,如果反饋的消極信息多了,就會打擊演唱者的信心,甚至自尊心,長期下去便會對歌唱產生倦怠心理,導致學習態度浮躁,影響學習進度,最終厭煩學習,因此老師和家長對于演唱者的支持和鼓勵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藝高人膽大”,演唱者的基本功是一切解決辦法的前提。在練習基本功時,應從氣息訓練,發聲方法訓練,演唱姿勢訓練,學習態度的轉變這幾方面入手。首先,對于氣息的練習是最為首要,也是最為關鍵的。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氣息是萬聲之本,氣息是萬惡之源”,當然這里的“惡”是指在歌唱時所有對于演唱狀態不利的消極因素,由此可見,氣息對于歌唱無疑是舉足輕重的。訓練氣息的穩定性和長久性可以通過憋氣的方法,將氣息吸入肺部,屏住呼吸,堅持一分鐘,將氣體緩慢呼出,直到將徹底吐凈,方為一次,八次為一組,一天三組,屏息時間也可以逐漸遞加。也可以采用跑步的方式鍛煉氣息,但是這里會有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使用“腹式呼吸法”而非傳統的“胸腔呼吸法”。經過長時間訓練以后,氣息的持久性和穩定性,必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其次,在發聲方法上,遵循著“腹式呼吸法”的運用原則,美聲的發聲位置相對其他唱法來說比較為靠后,但是絕不能過于靠后,這樣會導致聲音被窩在喉嚨里,繼而高音無法演唱。正確的方法是將空氣吸入肺部,從而壓迫橫膈膜,使得橫膈膜下降,同時給氣息,喉嚨只起到塑形作用。一定要形成一種意識,氣息是根本。最后,對演唱姿勢的規范,也是不容小覷的。許多人歌唱的姿勢不正確,有些人演唱時特別容易低頭,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在演唱時低頭會使喉嚨受到壓迫,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是吹號時將號管掰彎,縱是有再精湛的演唱技巧,也不會有好的聲音。因此,掌握正確的演唱姿勢也是對歌唱基本功的加強也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闡述的應對歌唱緊張心理的方法探究,是我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對歌唱緊張心理的切身體會和初步探索。通過梳理應對歌唱緊張心里的解決辦法,更好的改善歌唱者的心理狀態,交流心得,找出適合自己的心態調整辦法,從而使得我們演唱能力有整體的提高。這對聲樂表演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衷心希望更多的“聲樂人”,可以提出寶貴的意見或者建議,共同推進聲樂事業發展,更好的發揮音樂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