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奇
(遼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相互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環境設計專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廣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環境設計專業仍然沿用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以學校公共課、設計基礎和專業設計為主的教學模塊組合。這三個部分之間的課程內容缺乏密切的聯系,專業課的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學生在教室學習,由老師進行講授,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缺乏新意,與社會實踐相脫節,與社會、經濟和科學相關領域的知識聯系不密切。學生的自主性較差,缺乏創新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發現一種適合我國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實踐環節的作用,只是將短期的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作為實踐環節,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具體的企業項目引用到實際教學中,將理論和實際進行結合,強化了學生對于環境設計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從而為社會提供了更加優秀的人才。
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培養人才時,不注重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學校只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被動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將實際的企業項目引入到教學中,學生通過對項目進行實際的操作,加深了對崗位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使得學校的培養目標與社會的需求相符合。學生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崗位的深刻理解,減少了與企業之間的磨合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率。
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是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核心和主線。由不同的老師承接相關的環境設計項目,帶領學生或項目成員在工作室基地進行項目設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從項目的開始到最終的項目成果匯報的整個過程,使學生“從做中學”,切實的提高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另外,為了使教學和生產實踐單位的對接更加緊密,應該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項目實踐基地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深入了解環境設計的工作環節和施工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
在環境設計專業運用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必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延伸教學內容。為此,學校應該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對教學環節、教學組織和教學項目的選題進行優化。結合國內外大學的相關實踐經驗,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面向環境設計專業的全體學生進行研究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對運用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影響,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的培養,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為環境設計專業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創造有利條件。
環境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另外一個重要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具有復雜性和多學科交叉屬性的專業,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學研究能力。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強化學科專業研究方法的應用,有效的進行專題研究,學校應該建立工作室作為創新基地,由專業老師進行負責,利用工作室的良好學術氛圍,積極的開展環境設計大賽和進行國際交流設計,以及研究專業老師的科研課題,不斷的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
總而言之,在環境設計專業運用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不但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還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性和動手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優化課堂教學,延伸教學內容和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充分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優越性,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
[1]季嵐.環境設計專業產學研“三位一體”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J].輕工科技,2014(12):149-150.
[2]龔力,楊文.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究[J].藝術科技,2016,29(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