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丹丹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單數復數第一人稱我[ ?]我[ ?]都,咱[tsa]都第二人稱你你都第三人稱他,伢[?ia]他都,伢[?ia]都反身代詞獨[t'ou]個,個人,一[ie]人
“我”“你”“他”“她”“伢”和普通話中的單數人稱代詞一樣,都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定語。不同的是,第三人稱代詞“伢”不可單用,且說話者在使用時一般帶有感情色彩。
(1)我/你/他/伢是聞喜縣東鎮人。(作主語)
(2)是我/你/他/伢說的。(作賓語)
(3)我/你/他/伢奈書包。(我的書包。)(作定語)
說話者在使用第三人稱“伢”時有時會帶有兩種感情色彩:要么是表示說話者對其的崇拜心理,要么是表示說話者對其的諷刺,即表達反語意思。如果說話者在表達時不帶感情色彩,則第三人稱多選用“他”而不用“伢”。
(4)伢在北京上大學哩。(崇拜心理)
(5)伢可厲害著哩。(表示不屑,具有諷刺意味)
東鎮方言中的復數人稱代詞是由相應的單數人稱代詞后加“都”形成。“都”只能放在單數人稱代詞后面構成復數形式。
“我都”“咱都”構成第一人稱的復數形式,語法上與普通話中的“我們”相同,都可作主語、賓語、定語。不同的是,“我都”“咱都”與“我們”在語義上所涵蓋的范圍不同。東鎮方言中“我都”為排除式,即包括說話者,不包括聽話者;“咱都”是包括式,既包括說話者,也包括聽話者。而普通話中的“我們”卻沒有這樣的區分。
“你都”為第二人稱復數形式,包括聽話者,不包括說話者。
“他都”“她都”“伢都”為第三人稱復數形式,不包括說話者和聽話者。
“我都”“你都”“他都”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咱都”“伢都”作主語、定語。“伢都”除表示有感情色彩的第三人稱復數外,有時也表示泛指“其他的人”,相當于普通話“別人”的意思。
(6)不要告伢都說。(不要告訴別人。)
反身代詞“獨個”“個人”“一人”相當于普通話“自己”的意思,常放在“我”“你”“他”“我都”“你都”“他都”“伢都”后面或指人的名詞后面組成同位性偏正結構,用來復指前面的名詞和代詞。
(7)我個人/獨個去學校。
(8)小王獨個去買的衣裳。
聞喜方言中有三個指示代詞,而東鎮話中一般只有兩個,是與普通話中的“這”“那”相對應的“這”“兀”。“這”表示近處的事物;“兀”表示遠處的事物。
“兀”:組詞時讀作[u],如“兀岸”(那邊)、“兀著”(那里)、“兀哈”(那會兒)、“兀個兒”(那樣兒);在指量結構中也讀作[u],如“兀趟車”“兀本書”,有時不用量詞,單用時讀作[uai],如“兀一桌人”“兀車啥時候過蘭?(“蘭”表音,語氣詞)”“拿兀板凳搬過來”。
“奈”:表示“在哪里”。一般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或獨立成句。
如:“奈你哥哥蘭?”(“蘭”表音,語氣詞),意思是“你哥哥去哪里了?”
“奈蘭?”意思是“在哪里?”
綜上所述,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僅對聞喜東鎮方言的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及疑問代詞作簡要論述,希望對山西聞喜方言的調查研究有所幫助。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王文卿.晉源方言研究[M].北京:語文教育出版社,2007.
[3]任林深.聞喜話的指示代詞[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