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文
(遼寧大學研究生院,遼寧 沈陽 110036)
事業單位建立和發展職業年金,能夠與企業年金接軌,并逐步走向相統一,最終使二者共同構成我國統一的職業年金制度,作為養老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
單一的基本養老保險抗風險能力較差,嚴重影響養老保險制度的持續性。因此,只有建立科學有效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才能實現養老保險的頂層設計,才能使養老保險制度健康可持續發展。
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推動事業單位構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從而與企業當中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儲蓄”的支柱體系相銜接。建立職業年金有利于推動人才資源自由流動,促進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職業年金制度建立后,其相關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由此,國家財政不再全額負擔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職業年金實行賬戶積累制,通過長期積累養老金并進行投資運作,可以提高退休職員的養老待遇,減輕政府財政壓力,促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又好又快發展。
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關系到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養老待遇,其建立不僅有利于減少改革的阻力,而且能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但職業年金辦法的貫徹落實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當前職業年金法尚沒有出臺,職業年金的執行缺乏法律支持,部分職工對政府的改革承諾不抱希望,嚴重影響了職業年金的執行效果。
2.我國內地事業單位類型復雜多樣,當事業單位和企業執行統一的職業年金制度時,部分單位會出現繳費難的問題,“體制外”職工也會表現出不滿情緒。
1.對“職業年金基金”采取有差別的管理方法可能會導致職業年金的“雙軌制”。目前《辦法》規定:一些事業單位的供款并不完全由財政全額負擔,單位繳費投入市場運作,按實繳付;而另一些事業單位的供款完全依靠財政全額補貼,利息按照國家公布的當期利率計算,實行記賬式,由于二者的繳費方式不同,其盈利水平自然存在差距,從而導致職業年金的“雙軌制”。
2.職業年金監察制度不健全降低了年金推行速度。目前在推行過程中,職業年金的監督機制尚不健全,沒有明確規定具體的監督檢查措施,沒有對一些推行緩慢的單位采取一定警告懲處措施。
1.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大降低了單位和職工繳費的熱情。職業年金會增加單位用工成本,減少職工當期消費。如果稅收優惠政策力度不夠、針對性不強,單位和職工參與職業年金建設的積極性將大打折扣。
2.非全額供款事業單位缺乏強有力的財政補貼和扶持力度。對于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效益不好的財政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財政補貼,不僅影響年金改革的步伐,減緩它們推行職業年金的速度,同時也損害了單位職工的切身利益。
一是立法先行,制定好職業年金的實施方案及管理辦法。二是職業年金的相關規定要以法律為依據,確保職業年金在籌資、投資、支付到運營的每個環節都在完善的法律環境下運行,促使職業年金健康、有序發展。
在提高基金的收益性方面,國家投資建設的大項目要對其有傾斜,為基金積極提供投資渠道,并加強監管力度。同時應限制高風險投資比例,提高固定收益的相關投資,分散投資風險,實現“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的保值和有效的增值。
對事業單位來說享受稅收上的優惠條件,可以降低建立和運行職業年金成本,充分調動事業單位積極性;從職工個人角度上看,除去職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后,將相應減少個人所得稅部分,激發職工對建立“職業年金基金”的熱情。因此,稅收政策的優惠在促進職業年金的建立和發展中意義深遠。
[1]楊珂.我國職業年金制度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
[2]劉藝戈.建立中國特色的職業年金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4.
[3]劉水杏,王國軍.論我國職業年金制度的構建與整合[J].時代金融,2013(8).
[4]高和榮,張愛敏.論中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的完善[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5]何小偉,鄭偉.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可行性分析與制度設計[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5).
[6]張亞.廉政建設視角的我國職業年金制度發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6.
[7]曾蓉.我國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發展困境與改革思路[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4,35(2).
[8]宇文彬.我國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構建與發展模式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