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亭
(鄭州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9)
隨著世界經濟復蘇舉步維艱,我國經濟發展也逐步邁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增速開始逐步換檔、經濟結構開始全面優化、經濟驅動開始快速轉換,由此也給我國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困擾。與此同時,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高、時效性不強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高校的管理層,由此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將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基于此,文章以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壓力逐步增大的現象為突破口,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的現實問題,探究如何將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發展與促進學生就業協調推進的對策,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
由于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教學條件普遍較差、教學更新換代偏慢、教學模式長期定型,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已形成臉譜化、定型化的局面,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不被認可的學科,少數學生甚至認為思想政治課是洗腦課程與忽悠課程,這完全沒有達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本來的目的。毫無疑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臉譜化高校思政教育學生的認知度不夠,由此造成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視,繼而使得教師的教學熱情與積極性也下降,進而使得學校對教師進行嚴格的績效考核和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課堂考勤督導,這又使得教師開始嚴格督促出勤,學生的逆反心理也就更加明顯,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總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與實踐價值的課程,必須要糾正學生的認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作用。
不可否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化是造成高校思政教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師資隊伍的逐步老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新緩慢,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更加繁重,變化更加頻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亟待更新;第二,學校管理方面對思政教育的定位不清晰,部分高校管理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與價值不清楚、不了解,不能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也不能提供合理、可行、科學的教學保障,教學效果自然難以提升;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與學生心理需求的契合,難以真正從內心發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一種被動式、灌輸型的行為,最終難以收到好的成效。
從現行的教育實踐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由于過于臉譜化,價值內容不夠充實,與實踐需求差距偏大,單一的課堂教育使得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參與度極低。在此情況下,雖然思政教師們采取點名、考勤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但是不可否認,這種命令式的做法難以起到成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梢院敛华q豫的說,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表面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學生的參與度不足的核心癥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教學形式方面著手,如采用新的教學手段與工具,如在新媒體開始崛起的信息化年代,傳統的課題教學已難以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就應該采取播放宣傳片、教育電影等形式來進行輔助教學,也可以采取課堂討論、校內實踐等形式進行教學,總而言之教師不能對著教材照本宣科,或者連續幾年只用1個PPT來反復進行“念經式”教學。
長期以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臉譜化、定型化,使得很多學生錯誤地理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部分學生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種“洗腦”,這完全是錯誤的認識。當然,形成這種錯誤認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臉譜化是重要原因,因此高校教育現在必須糾錯、糾偏,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幫助他們更好的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的工作崗位。只要是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的看法得到改觀,那么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就會是一種自發性、主動性行為,而不是過去的依靠教師點名、學校督促,強迫學生被動式的學習思想政治課。
毫無疑義,在新常態背景下,學生最為關注的就是畢業前程問題,除去部分讀研深造的學生,大部分畢業生都要走向求職的道路,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學生對于有利于就業教學內容必然會非常關注,因而其內在學習動力就會更強。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應該要抓住教學機遇,要多在內容上與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相結合、相聯系,以期實現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的協同教學效果,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與創業思維,真正做到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幫助他們認清就業市場的競爭態勢、了解大學生創業的機遇與挑戰,既不能挑三揀四、眼高手低的去浮躁的擇業,也不能一時興起、不管不顧的盲目創業,要充分的引導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心理預期,真正從思想、意識、觀念上幫助他們認清自己與了解環境,以期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眾所周知,分析國際宏觀經濟大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行的思政教育雖然也重視思政時政內容的教學,但多側重宣傳,與學生的就業勾連較少,從而既使得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與空洞,而且還難以吸引學生參與到思政教學中間來。事實上,無論是保研、考研、就業還是考公務員,將時政大事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題來,必然會提升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關注度;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課題教學、遠程教學及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多元化場景教學,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參與度。以分析當前電子商務行業迅猛發展,線下實體發展陷入困境的主題,可以組織學生去調研,收集素材并進行理論分析,從而幫助學校充分的了解宏觀經濟大勢,真正對于自己的選擇有一個理性的思考。
總而言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大學生就業的被動局面都要求兩者結合起來協調發展,但要真正取得實效必須要注重以下幾個要素:第一,高校必須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徹底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課在學生心中僵化的形象,唯有如此思想政治課才有吸引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就業指導相結合的前提與基礎;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必須改革,必須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與就業需要,缺乏足夠有吸引力的內容是難以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必須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其內容與優化其形式雙管齊下,最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實效性,以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創業,實現社會、學校、學生三贏的局面。
[1]周文輝.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之困境與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6(10).
[2]周希賢.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創新人才培養的理性審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0).
[3]馮瑞俠.提高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4]于鑫,李堂.論思政教育對學生職業規劃的影響[J].亞太教育,2015(15).
[5]史麗麗.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J].改革與開放,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