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光
(唐山市藝術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提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筑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圖書資料的價值不容置疑。
如何更好地管理這些藝術類圖書資料,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藝術遺產和藝術創造,挖掘其中的價值,成為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人員面對的新課題和新挑戰。筆者長期參與藝術類圖書資料的管理工作,現將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以期為藝術類圖書資料的科學管理和應用提供一點有益的借鑒。
在地方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問題:資料保管部門眾多,導致資料保管的碎片化、低效率;人、財、物等方面的限制,導致資料流失嚴重;因為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方式,導致當前資料管理工作缺乏系統性、科學性。
仿效各地已經成立的如“博物館聯盟”、“圖書館聯盟”等,成立由地方文化主管部門牽頭的,由黨委、政府、高校所屬的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部門共同組成的合作聯盟,加強各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使用寶貴的藝術資料資源。
以此為基礎,成立全市層面的文化藝術圖書館或檔案館,作為市級文化藝術資料的管理部門,負責征集、接收和保管本地區有關的藝術檔案資料,統一管理全市的藝術類圖書資料,以全面提高全市藝術類圖書資料的管理水平。
不論是圖書類資料藝術類圖書資料,還是音響類資料,傳統的藝術圖書資料保管技術,面臨著潮、蟲、霉、菌的多重挑戰。而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存儲技術、流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推進資料保管的數字化進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接下來,在推進資料數字化工程的基礎上,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圖書資料數據庫,盡早達成全市藝術檔案資源信息化管理和資源共享的目標,可以更好的實現資料的共享,讓人們更加便捷的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加大對當前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針對與藝術類圖書資料保管的特殊性,管理人員不僅要學習按開本排架法,開本分類法,專用代書板、夾書板法,盒裝排架法,平躺疊放排架法,抽屜式排架法等傳統的管理方法,還要學習索書號編排法、傾斜排架法等新的管理方法。如何編制各種檢索工具進行編輯、整理、研究檔案材料,對藝術檔案的檔號生成規則、全宗號、類目號的代號如何分類,如何執行對藝術檔案的案卷、照片、音視頻、實物等五大載體的著錄標準,如何規范數據庫錄入時題名、時間、備注欄的內容的填寫要求等,以便于查找和利用,都是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專業培訓的重點。
資料管理人員不僅要學習和掌握圖書館學相關的業務知識,還要多學習藝術專業的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外聘專家的方式來解決。加強與藝術演出團體和藝術教育院校的聯系,定期聘請資深的藝術專業人員,或聘請已退休的老專家、老藝人作顧問,給管理人員講述相關知識,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同時,藝術類圖書資料的數字化,如何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數據庫、網絡方面的知識技能,也給管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在學習傳統保管知識的同時,加強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學習。
在全球化的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是藝術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繞不開的話題。在數字化管理的基礎上,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互聯網途徑加以推送,諸如文字、影像、動畫、照片、圖畫等,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喜歡上評劇、皮影、樂亭大鼓等優秀的傳統文化,
通過運用動畫、視頻等,使得藝術類圖書資料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二維平面,使其通過圖、文、聲、像等多維立體進行方式展示。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接觸到以前無法觸及的更多寶貴的藝術資料。而這種通過多媒體、全方位方式的途徑,也將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
綜上所述,藝術類圖書資料的保管與存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創新性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把藝術界前輩創造的藝術精華給后世,對藝術資料進行整理、完善、修復,同時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以提高資料的保管、保護與利用水平,是我們每個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義務。利用好這些資源,為我所用,也實現了藝術資料的價值。
[1]韋錦.藝術類圖書管理方法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5(7):42-45.
[2]張麗.信息化技術在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中的應用[J].傳播與版權,2015(9):149-150.
[3]曹思佳.藝術類圖書出版應走數字化道路[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1):111-112.
[4]周麗端.藝術類中等職業學校音像資料的保管及保護工作研究[J].中國培訓,2017(12):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