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琴
(大同市南郊區(qū)文化館,山西 大同 037000)
當前我國所進行的新農村建設發(fā)展,指的不僅僅是農村的經濟發(fā)展,還有其群眾的文化活動建設。新農村的文化活動建設主要是指農村群眾的文化活動等方面,如果所進行的活動是庸俗的文化,那么必然會影響到農村的文化活動發(fā)展,進而影響到經濟發(fā)展。而怎么開展優(yōu)秀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該怎么面對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解決問題,進而推動新農村經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
關于文化的概念,最早就已經有了定論的了,但是對農村文化而言,卻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也沒有對農村文化進行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認證。通常情況下所認為的農村文化,所指的就是以農民為主體的,所進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結合的活動綜合體。主要包括了相關的思想、宗教以及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內容。對相關的農村文化的概念也逐漸的將其內涵進行了多方面的演變,越來越變得細致全面。但是農村文化的內涵即使再怎么樣演變,都是一種植根在農村的文化。
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是傳承農村文化的主要陣地,是集合了農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的,是農民為了滿足自己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種手段。有很多的農民都認為農村群眾文化就是一種除了勞動之外的娛樂活動,但實際上的農村群眾文化卻不僅僅是如此的。農村群眾文化還有其他的功能。一,傳承功能。農村群眾的文化活動大多數都是農民本身的信仰等方面的觀念而相關的活動,是由農民一輩輩傳下來。而這些首先傳承下來的并不是文字,而是相關的活動和風俗等。所以,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都有著傳承的功能。二,娛樂功能。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本身就是娛樂性質的,是在農民勞動之后來進行的獲得一定樂趣的活動。通常情況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都是簡單隨性的日常娛樂行為,農民能夠更好地得到身心上的愉悅。三,教化功能。農民在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還能夠對本身的思維等其他精神文化方面的東西進行更好的建立,還能夠對農民的生活進行一定的陶冶,對農民的生活進行相應的引導,讓農民能夠更好的生活。
在我國農村,每到重大的節(jié)日或者是趕上鄉(xiāng)間的集會,都經常會有文化團體進行表演演出,文化活動開展的比較好的地區(qū),還會將就近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文化團體集合到一起來進行演出。這些不同的團體中所包含的人員會包含著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等多種人員。而多種多樣的表演形式更會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更貼近農民的生產生活。因此也有非常好的人民群眾基礎。
我國傳統(tǒng)社會中農業(yè)發(fā)展占據非常重的位置,農村的文化活動也是匯聚了大量的農民的智慧,農村活動的內容也是非常的豐富多樣,形式也多樣化。例如當前的一些民俗風俗、重要節(jié)假日中的風俗習慣等,再加上政府為了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而開展的一些其他方式的演出。不同形式的演出更是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民的精神需求,也成為了當前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
在我國一些文化活動開展的比較好的農村地區(qū),每次所開展的文化活動中,都包含著多種不同形式。不管是歌曲還是舞蹈,都是多種多樣的,也是給不同階層的農民提供了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在這些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中,農民也能夠很好的跟著活動一起來感受歡樂的氛圍,也能夠自娛自樂,自己成為文化活動中的主體,在勞作之余進行娛樂。
根據當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水平來看,不管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從整體素質上來看,還是有一定的欠缺的。通常農村進行文化活動的參與者都是當地人,文化程度和專業(yè)水平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參加的人員在年齡上也有著一定的落差,有些還是在業(yè)余時間來進行的,并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活動中。雖然當前我國正大力推廣新農村文化建設,但是相關的鄉(xiāng)鎮(zhèn)機構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低,有的文化團體甚至都沒有相關的場地來進行學習和排演,相對來說比較隨意。
我國對農村的建設政策發(fā)展的越來越好,農村的經濟水平發(fā)展也越來越快,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但是就目前我國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來看,所開展的形式比較單一,而且具有相應的區(qū)域性。有的地區(qū)發(fā)展的比較好,具有相關的娛樂設施等,而有的地區(qū)則是比較落后,發(fā)展情況也不容樂觀。
雖然我國大力推動農村文化水平的發(fā)展,但是有些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還是沒能夠對文化活動重視起來。并不是他們不作為,而是因為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建設好農村的經濟就好了。而有的領導則是認為文化活動就是簡單的唱唱跳跳,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導致在進行發(fā)展的時候缺少設施、人員以及活動場地等。
經濟基礎與文化發(fā)展之間是有著相互促進的關系的,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的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的,而所謂的上層建筑最主要的就是文化建設。想要讓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就一定要把握好經濟建設的優(yōu)勢。經濟不斷的建設發(fā)展,能夠給農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能夠讓農村文化活動的建設具有更堅實的經濟基礎。除此之外,還應該側面的發(fā)展農村的文化產業(yè),以此來對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良好的農村文化產業(yè),能夠給文化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活動氛圍,更好的帶動文化活動發(fā)展。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是保證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物質載體,如果沒有相關的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根本,就不能很好的開展高質量的文化活動。所以,想要建設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就首先要加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公共的文化設施主要就是為了農民開展文化活動而建設的,是具有公共性質的。但是有的地區(qū)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并沒有公共的文化設施,而大部分的公共文化設施都是建設在城市中的。第二,就是要加強農村的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文化活動的設施建設是保證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能夠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文化服務。
我國目前還是處于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所以大部分的建設都集中在了經濟方面,農村的一些領導也是過多的重視了經濟方面的建設,對農村的文化建設就會忽略了。所以,國家也應該要對農村群眾的文化活動進行重視,從根本上對農村群眾的文化建設進行管理。
我國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還是任重道遠的,在認識到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之后,也應該要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進行重視,要多多地開展豐富農民生活的文化活動。雖然目前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還是有很多的阻礙,但是在政府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的努力之下,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楊秋.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J].山西青年,2016(13):252.
[2]魯學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J].企業(yè)文化(下旬刊),2015(8):279.
[3]張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