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紅
(蘭州廣播電視臺,甘肅 蘭州 730030)
新聞消息制作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稿本,書寫出創作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拍攝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后期編輯階段。后期制作利用各種視聽手段,屬于高度綜合的創作,實現新聞消息的再創作。
編導負責新聞稿件的結構問題和稿本結構問題,這和后期編輯的關系并不大,實際上后期編輯階段經常會改變新聞稿件結構,這是因為有些時候拍攝的素材實在太多,導致原作結構不夠嚴謹,因為拍攝現場很多條件都會發生變化,原來的設想和拍攝鏡頭具有很大差別,這就需要通過后期編輯壓縮內容,需要重新編輯結構,調整具體的場次。
要想使觀眾形成獨特的視聽語言,需要新聞消息完美的結合畫面和聲音。后期剪輯需要凝練這種語言,使其變得通俗易懂,這樣可以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以滿足主題要求,此外也比較符合生活邏輯和實物發展的實際規律,使觀眾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同時得到滿足。
通過后期編輯藝術創作,才可以確定新聞稿件的整體節奏,同時還需要體現出鏡頭的轉換、場景的變化,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完成節奏的確定,實現新聞稿件的科學化、合理化。
新聞消息都是一個鏡頭接著一個鏡頭的拍攝,作品為了滿足觀眾視覺習慣和心理習慣,并且符合生活邏輯,需要準確連貫的銜接人物動作,可以使觀眾產生真實性,讓觀眾感到生活中很多場景都和銀幕上一樣。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有關動作的銜接一定要做到精確性和連貫性,這樣才符合生活邏輯,使觀眾感受到真實,讓觀眾沉浸在假定的時空當中。成功的新聞消息要存在編輯點,而不成功的作業就會經常使觀眾在幻覺當中清醒過來。如果只是照搬現實生活情境是無法完成動作編輯的,這些動作需要在生活當中提煉出來。結合情節和觀眾心里需要以及人物塑造要求等,靈活利用各種時空的壓縮和延伸,要切實做到詳略得當。
鏡頭的方向關系包括運動方向和畫面主體,人物之間的實現交流包括位置關系,這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規律性。這不僅使觀眾的視覺需要和心理需要,也是敘人敘事的的需要,這樣有利于明確整體方向感。如果沒有遵循方向關系的規律,那么新聞消息很可能就會失敗,導致內容過于混亂。在拍攝過程中就要確定任務的運動軸線,但是因為素材比較復雜,在拍攝過程中也可能會顛倒鏡頭順序,這條確定的任務運動軸線很容易就會變得模糊,甚至消失。因此后期編輯要始終做到頭腦清晰,有效的把控全局,確定基本方向,不能出現差錯,必要的時候需要交代運動軸線發現的改變。
新聞消息聲音主要包括人聲、自然音響、音樂三類,其中人聲又包括對白、旁白、獨白等。結合具體的需要,在新聞消息的內容和藝術方面,需要利用各種編輯方法制作出需要的聲音。探索后期編輯的實際規律,確定最佳的聲音編輯點和編輯方法,這樣才可以完美的結合聲音和畫面。通常自然音響和音樂的編輯方法是不同的,隨著人物的聲音都是人聲編輯。
新聞消息編輯的硬傷指的就是邏輯混淆和技術錯誤,例如通過連續的推拉鏡頭,或者連續朝著同一個方面旋轉鏡頭等,導致鏡頭穿幫,或者鏡頭焦點不實等,這些都不屬于劇情特殊需要,觀眾很容易就會看穿,這些都是新聞消息的硬傷。
很多新聞消息都讓觀眾感到前后不協調,或者感到局部不協調。因為情節、人物等個方面,都會導致觀眾產生這個方面的感受。造成風格不統一是因為一些大的新聞制作可能有兩個導演執導,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可能是有技術人員處理的。要想使影視片風格統一,就要統一整體的運作方式和手段,一定要處理好這些關系。
同步指的就是和觀眾的觀賞習慣和視覺需求保持一致,觀賞的過程要不斷滿足觀眾的胃口。需要按照某種節奏和顧慮吸引觀眾。編導制造這種節奏和規律,并且通過技術實現這種目的。通過后期剪輯,調節剪接速率,可以對照不同場面剪接調子。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后期編輯環節對于新聞制作創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后期剪輯編輯藝術可以組接拍攝的素材為實際銀屏形象,分解文字為各個不同的鏡頭,后期剪輯編輯藝術也是新聞消息最后一部分,實現了藝術的再創作,而后期剪輯編輯藝術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節目質量水平。
[1]陸春艷.如何把握電視專題紀錄片后期編輯制作的“視覺效果”[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109.
[2]趙冬曉.如何利用攝像以及后期剪輯完成畫面的藝術造型——以文藝片《我會好好的》為例[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5(12):180-181.
[3]殷琳琳,高明珠.淺析《Escape from the dark》三維卡通動畫視頻剪輯技巧與運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05):25-26+76.
[4]白金良.如何運用電視剪輯藝術技巧提高電視節目質量[J].西部廣播電視,2015(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