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琪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說明部分強調:“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苯嬘螒虮闶怯變哼M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還能學習如何合作和分享。在建構游戲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的游戲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要有相應的指導方式。如何有效的對建構游戲進行指導,值得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實踐。本文以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對其建構游戲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建構游戲時最受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在建構游戲中,幼兒能夠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下利用已有的材料進行想象創造,通過游戲活動認識事物的形狀、重量和空間結構。通過觀察發現,大班幼兒在進行建構游戲時有以下特點:
在平常的區域活動中,建構區很少有女孩的身影,只有在教師的安排下,才會有女孩走進建構區進行游戲。對班級男孩進行訪談中,有些男孩表示自己最喜歡建構區。在研究中發現,幼兒對活動的區的偏好與其的自身興趣和經驗有關,男孩的空間想象能力要優于女孩,對這種類型的游戲活動也更感興趣,因此,在建構區活動的男孩要多于女孩,會主動選擇建構區進行活動的女孩比較少。
通過觀察經常在建構區活動的幾名幼兒發現,幼兒在進行建構游戲時會有自己的計劃,有些幼兒還會根據自己的主題再加入想象游戲。但是這些主題往往比較單一,如男孩就是搭建高速公路、炸彈屋,女孩就是搭建城堡。在搭建高速公路的幼兒中,有些幼兒可以說出收費站的名字,把積木塊當成車,模仿車開在路上的情形。有一名男孩在搭建菜園時還在菜園周圍搭建了游泳池,電影院和游樂場。這說明幼兒在進行建構游戲時能夠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想象創造。但是幼兒建構的主題或內容單一,說明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儲備上還不夠豐富。
在建構區的活動中,經常能看到幼兒和伙伴一同商量搭建的主題。其中若有能力較強的幼兒發出指令時,與他合作的幼兒都會響應他的號召進行游戲。但是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在游戲時的“合作意識”不是體現在對搭建的過程進行分工,共同完成一個作品,而是體現在一起來搭建同一個主題的作品,然后進行同一主題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己想怎么搭建就怎么搭建,彼此之間只有游戲時的合作而缺少建構時的合作。
首先,教師可以向班級幼兒介紹活動區玩具的玩法,制定多種類型的主題,如美麗的城堡、豐收的菜園等等。然后與幼兒共同商定和制定區域內合理的人數。然后在幼兒進入區域活動的活動情況記錄下來,明確每個孩子每天都進入了哪些區域進行活動,幫助班級教師了解孩子的活動偏好,進行區域調整,實施區域輪換制度,讓每個孩子在多樣的區域游戲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生活經驗是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時主要的靈感來源,幼兒建構的內容是在對周圍的環境、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再現和創造。幼兒只有對周圍環境細致的觀察,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建構游戲時才有形可依。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媒介直觀的給幼兒進行展示,還可以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引導他們進行觀察。通過創設條件和機會讓幼兒細心留意身邊常見物品和建筑的外形、顏色、結構、空間布局等方面,讓幼兒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為幼兒積累建構的經驗。
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建構活動中對幼兒的建構能力進行指導,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建構材料學習排列、組合等技巧,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性的運用材料,豐富幼兒建構的作品的形式。教師要以“觀察者”的身份對孩子的活動情況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判斷幼兒的游戲水平和需要,評估幼兒的發展水平,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發現幼兒在區域內無所事事時應通過啟發誘導幫助他確定建構的目標,明確建構的任務,讓他投入到活動中去。
根據幼兒游戲的年齡特點,大班的幼兒已經產生合作的意識,更喜歡共同構建一個主題進行游戲。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讓幼兒了解“合作”的含義,引導幼兒學習分工合作來完成較復雜的建構任務。在合作過程中若是出現意見上的分歧,教師應及時、仔細的了解情況,對幼兒進行啟發疏導,讓幼兒通過溝通和協商自己解決矛盾和困難,以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社交能力。教師在活動中不能只關注作品的外形和美感,也要關注孩子在游戲中創造性的體現,對幼兒合作行為進行表揚。
建構游戲體現了幼兒的創造性、美感和生活的經驗累積,不僅能夠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還能夠在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合作和分享,有助于幼兒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指導建構游戲時,教師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適當介入游戲但不要指導幼兒進行游戲,給予幼兒充分活動的空間,發揮建構游戲的教育價值。
[1]姚海娟.大班幼兒建構區游戲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07):80-82.
[2]毛冰萌.鞍山市某幼兒園結構游戲開展的個案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