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影
(河北省安新縣崔公堤小學,河北 安新 071600)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現在,孩子們一提起作文就頭疼,“怕寫”。如何讓學生愉悅地跨越這一障礙,喜得作文興致,提高作文自信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著力解決的緊迫課題。通過多年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也在努力破解這一教學難題追求的反思中,發現立足學生實際,從學生個性出發,開展生活代作文教學是條很好出路。
作文是學生心理積攢的表達,是個性的輸出。立足于學生個性進行作文教學,是根據小學生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不同的具體經歷,用書面語言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題程標準》中提倡講真話、述真事、抒真情的寫作精神,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易于寫作,樂于表達。”樂之興趣來之于易。怎樣讓學生容易表達呢?那就是培養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的作文,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所見所想所思,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和周圍的事物寫下來,教師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選擇,尊重學生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和一些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在文章中日益張揚起來,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文貴以情動人。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在訓練方法上應強調:①只定范圍不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鼓勵學生在一個生活范圍內找寫作素材,能把自己真情附著素材上表達,有不吐不快之感;②重視表達方式,但不限文體。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文體、多種表達方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鮮活的思想;③不限篇幅,不定字數。作文事件有大朋小,事情有復雜與簡單,限定篇幅和字數,必然會把小事“拉長”或說假話、空話。
現實中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無病呻吟多,套話、假話、空話滿篇,中了“一個老師教、一個模式倒”之俗套。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就要求學生有創新,能從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新意來。這就需要學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與從不同的新思想、新觀點。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而且這種感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得到的,是長時間逐漸培養的,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就不愁沒有新意了。
俗話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是作文當前教學的需要。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很嚴重,仿寫、甚至抄襲現象還較普遍,從文中所反映的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從作文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脫節,缺少生活氣息。為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時的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達出來,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要教給觀察的方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學生眼看、耳鼻聞、手模、心想、口說,使學生全面、立體地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如“近觀察”和“遠觀察”相結合;“定點觀察”和“移動觀察”相結合;“全面觀察”與“重點觀察”相結合。指導學生從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從它們的相互聯系中認識事物的本質。
參與生活,才能體驗生活過程,感受生活“脈搏”,才能獲得真情實感。所以,教師有意識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在自主空間里,去觀察、去發現,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情感。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來寫,表現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我們在安排作文活動時,往往只在題目或取材范圍上作方向性的要求,至于選題、選材、從哪個或哪些角度去表達哪一種體驗或認識……整個過程都由學生決定,按照學生的意愿進行,因而作文活動常常因學生的不同需要而改變活動安排。
新課標在寫作目標中明確提出:“力求表達自己對社會、自然、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觀察生活是寫好文章的基礎,但文章往往是從體驗開始的。有些人對生活進行了不少的觀察,但卻寫不出好的文章來。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對人、事、物、景等客觀事物的觀察中,缺乏強烈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用語文的心靈思考社會、自然、人生,正所謂“一草一木總關情”,一棵小草、一只小蟲、一處小景、一件小事……放飛思維,總能獲得獨特的感受。用心感受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另一個關鍵。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材料必須向生活提取。葉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當生活進入學生寫作“資源庫”后,只要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表達方法之后,我們就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技術加工產品了。這種加工就是自由表達,不受課本的要求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定所左右,題目可自擬,體裁可自定,內容可自選,做到形式多樣化,取材生活化,語言兒童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
總之,作文教學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方法,我們都必須注重一個“效”字。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我感覺立足學生實際,實施生活化作文效果是明顯的,學生作文興趣是濃厚的,這也是我教學質量一直很好的重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