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北京 100024)
現代漢語中有一類特別的詞語,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的初級漢語教程中稱它為離合動詞,筆者認為這個定義只說明了離合詞中的一個類別即動賓式離合詞。經考察,離合詞還包括聯合式(如:鞠躬)、動補式(如:看清)(符淮清《現代漢語詞匯》)以及偏正式和主謂式等。離合詞可說是一種特殊動詞,它在合用時可看作是一個詞,而分開時則可看作兩個詞,它可離可合,既像詞又像詞組,因此稱為“離合詞”。
這類詞的語法性質引起國內語法界的許多探討。在對外教學實踐中,本人對于離合詞的用法也遇到許多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比如有些離合詞在使用上所表現出的復雜性使外國留學生在實際應用時時有困惑,因而造成一些頑固的偏誤,成為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點。作為對外漢語教師,需對這類詞語的復雜性進行一系列的仔細研究,從而幫助學生避免這類錯誤的發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網絡語言的廣泛使用,現代漢語詞的結構有雙音化的趨勢,其中離合詞數量也隨之而增多,因此,本文擬通過一些具體實例及偏誤分析,將離合詞展開,并加以詳細說明,總結其結構和語法特點,尤其是對于其中有些詞語的動詞性成分是否重疊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在教學中對學生更有幫助。
對外漢語語法前輩有關詞匯方面的著述頗豐,在離合詞方面的研究專文也不少。離合詞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價值 :從離合詞產生的角度來看,一是離合詞適應了漢語表意的精確性和多樣化的要求 ;二是離合詞能喚起聽者的注意,適應語言交際的需要(梁馳華離合詞的價值及處理方式——兼評詞類研究的方法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 04期 )
“‘離合詞’是現代漢語中很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其中述賓式離合詞占有很大比重。據施茂枝(1999)的統計,《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修訂本共收錄述賓式復合詞5733條,其中述賓式離合詞共2960條,占述賓式復合詞的51.63%。迄今為止已有很多學者對述賓式離合詞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內容涉及其定性、歸屬、擴展方式、配價和歷時演變等諸多方面;同時,專門的離合詞詞典也已問世。”(華莎《現代漢語述賓式離合詞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07-12)
可見,離合詞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漢語教學界的重視,而且也越有研究的必要和價值了。
1.離合詞的定義
趙金銘先生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將離合詞定義為:“離合詞主要是指漢語(復合詞中)的支配型中的一部分復合詞,當它們進入某種具體文本時,常常要在兩個語素中間插入其他句法成分,從而使這些詞的兩個語素處于分離狀態。”
2.離合詞的基本成分是一個動語素加上后面的一個名語素或形容詞、動詞、有時也會出現介賓式,具體表示參下表:

構成成分 舉例動語素+名語素 如:放心動+形 如:吃苦動+動 如:招供介+名 如:照例
3.在構詞方式上,
常表現為動賓式,如:生氣;
還有聯合式,如:洗澡;
以及動補式,如:提高。
據統計,可擴展的離合詞常用的有4000多個,對每個詞的擴展情況進行分析不太現實。因此,可將離合詞看作一個整體,對其成分和離合規律作一簡單分析,以利于指導學生在實際交際中對離合詞的應用。
1.離合詞含粘著語素,如:發言、畢業等,而動賓短語則不含。
2.搭配受到嚴格限制,即某一具體動詞性成分只能與一個名詞性成分組合,或某一名詞性成分只能與一個動詞性成分組合的動名組合一定是離合詞,否則就是詞組。
3.非動賓式而用如動賓式的動名組合一定是離合詞,不是詞組。有些詞本是聯合式,后來卻被人們用作動賓式,帶有一種“強制轉換”的意味,且多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離合詞。
4.可擴展有兼屬名詞或形容詞的一定是離合詞,不是詞組。把這些兼類詞視為離合詞,一方面因其中有些是較典型的離合詞,如“放心”,另一方面也可這樣理解,即這些詞本來是名詞或形容詞,是由于一種“強制轉換”的作用才產生了這種離合詞的用法。(參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
5.為表達不同的語義內容,常見的(并非全部)插入成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插入時態助詞:“了”、“著”、“過”,表示動作行為的時態。
(2)插入補語“完、好、得了、不了、不起”等,如“洗完澡、睡不了覺”等。
(3)插入趨向動詞:“起”、“上”、“下”等,如“嘆起氣來”、“放下心來”。
(4)插入數量短語,若插入動量詞,數量短語就同動語素發生動補關系,如“睡一覺”;若插入名量詞,數量短語就同賓語素發生限制關系,如“開個會”。
(5)插入代詞,如“幽他一默”。
(6)對稱插入,如“無拘無束”。
(7)插入較復雜的語言成分,每個離合詞的擴展能力不同,其可擴展的成分也不盡相同。
如“洗澡”就有極強的擴展力,可有以下多種擴展形式:

離合詞原形復雜成分 加入“了、著、過”/ 結果補語/ 動量補語/其他洗了澡 洗著澡 洗過澡洗完澡/洗好澡洗一個澡/洗兩次澡洗起澡來 洗上澡了洗得了/不了澡洗什么澡 洗冷水澡洗了一個痛痛快快的熱水澡 洗它一天澡洗澡
還可無條件逆轉,如:澡洗了、澡沒洗、澡洗不洗、澡洗完了、澡不洗了。
有些離合詞的擴展能力卻很弱,如“辟謠”只能有極個別的幾個擴展形式。
6.不同離合詞可插入不同的成分,這要根據具體的詞語決定。經考察,動賓關系離合詞的離合有三種情況:一是必須拆分,二是不可拆分,三是離合兩可。
A.必須拆分的有以下情形
(1)敘述性句子中用“是……的”強調,且離合詞后無其他謂詞,“的”要插入離合詞中間。如:她投誰的票? 不能說成“她投票誰的?”
(2)表示高興、不耐煩或否定的語氣時,“什么”要插入離合詞中間,
如:你發什么火 不能說成“你發火什么? 或 : 你什么發火?”
(3)離合詞有計量或關聯的對象時,離合詞要拆開使用,
如:生誰的氣 不能說成“生氣誰”
(4)離合詞在表示完成時態的句子中時,離合詞要拆開使用,有兩種拆開句式:
中間插入表完成時態,或是把離合詞的后一成分提到前面,
如:洗完了澡/澡洗完了 不能說成“洗澡完了”
(5)離合詞跟趨向動詞“起來”一起使用時,
如:他坐在那兒嘆起氣來 不能說成“他坐在那兒嘆氣起來”
B.不可拆分的情形
①離合詞后面有程度補語時,不可分開使用。
如:他放心得很 不能說成“他放了心得很”
②不可用“把”將離合詞的后一成分移到前面,
如:動身 不能說成“把身動了”
動賓式的語言單位,若可用“把”字將其后一成分提前,則該語言單位就不屬于離合詞,而是詞組(后叫短語)了。
C.離合均可
①離合詞最常見的拆分,跟時態有關,所有動賓關系的離合詞,都可在中間插入“著”、“了”。如:發火了(合)——發了火(離)
②在對離合詞進行可能態的否定、肯定表述時,離合詞大多可離可合,但使用頻率高的是拆分的形式。如:無法歸隊(合)—歸不了隊(離)
另外,受離合詞可拆分使用的影響,原本不是離合詞的詞,也加入了離合詞的行列,即離合詞的類化。因在離合詞中動賓式占絕大多數,類化影響形成的離合詞,即使不是動賓式,在拆分時也把它們當動賓結構看待,如:負責——負不了責
由此可見,離合詞在語言交際中使用很廣泛,也比較活躍。
“從對語料的調查出發,發現漢語離合詞最早出現于宋代,最早的離合詞是動賓式的,到明代出現了聯合式、補充式、偏正式,動賓式的類化作用也開始顯示出來。主謂式是出現最晚的離合詞。離合詞產生的原因有多種:動賓式的產生跟時體詞"了"的成熟有關,補充式跟它的后一個語素的補語地位有關,主謂式跟被陳述對象有關。”<4>
從漢語本身的特點來看,漢語的詞法句法結構基本一致、部分詞的連寫習慣、語序固定等都為離合詞的出現預備了條件,離合詞的最終形成是漢語交際中語言系統自我平衡的表現,具體如下:
1.詞內語素的緊密度,即詞的凝固性。凝固性不太強的詞,就可能成為離合詞。
2.兩個語素都是自由語素的,易插入成分成為離合詞。如: “喘息 ”不可離,而 “喘氣”就可離;“ 出世”不易插入成分,而“出兵”就相對容易。
3.口語色彩的詞容易成為離合詞。如:改口。
4.常用性。如,“ 鞠躬 ”,兩語素都不是自由語素,但它常用。
這四者是離合詞的充分條件,不一定同時具備。從測查結果看,這四個條件同時適用于其他結構的離合詞,對我們追因求源很重要。(曹保平、馮桂華.離合詞的構成及離合規律.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
離合詞從其產生到現在,時間并不很長,卻是日常用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其存在原因主要是因為:語言的變化總是從一些最常用的因素開始的。就詞匯來說,最常用的詞就是活躍在人們口頭的詞,尤其離合詞的分離形式主要應用于非正式的語言環境。
另外,受到社會風尚和個性心理因素的影響,尤其現今網絡語言大肆流行,給離合詞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更優越的條件,其使用范圍和影響還將繼續擴大,未來必定會更加普遍。
離合詞的教學跨度極大,教學安排極為困難。離合詞本身的雙重性質使它集詞法教學和句法教學于一身,貫穿基礎階段和中高級階段整個外漢教學的全部過程。以“洗澡”為例,它是甲級詞,一開始就必須教,而它的常用擴展形式有七、八種之多,涉及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的語法點。教學難度可想而知。
離合詞先難后易與教學原則先易后難的矛盾較難處理。在對《HSK》的離合詞作了全面的考察后我們發現,離合詞的教學難度與其常用程度之間的關系成正比例。也就是說,擴展能力較強的離合詞和大部分全能離合詞的常用程度較高,擴展能力較弱的離合詞常用程度較低。(9)這就意味著,越是難教的離合詞在教學上出現越早,教學上比較容易處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的離合詞反而出現得較晚。如 “睡覺”“洗澡”這些全能離合詞在甲級詞中已出現,而擴展能力極其有限的近乎單詞的“臨界離合詞”如“決口”“失約”等在甲級詞中一個沒有,絕大部分要到丁級詞中才出現。”<7>
留學生在使用離合詞時的錯誤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㈠ 動作對象方面的語序錯誤,如:見面朋友
㈡ 搞不清動量/時量補語與離合詞的具體位置,如:畢十年業了
㈢ 離合詞與動態助詞“了、著、過”的關系,如:他從來沒有發火過。
㈣ 離合詞與補語的位置,如:他睡覺得很舒服。
㈤ 表達復雜成分在離合詞中時的混亂,如:他負不了責的你。
“留學生動賓式離合詞的顯性偏誤主要表現在不能正確使用離合詞的插入、重疊、倒裝、脫落等形式,以及錯誤地使用了離合詞的詞性;我們的一項調查表明,留學生在動賓式離合詞方面還存在隱性偏誤。另一項調查問卷表明:由于離合詞是介于雙音節動詞和詞組之間的一種結構,因此留學生動賓式離合詞的偏誤與雙音節動詞、動賓式詞組的偏誤是有一致性的,也就是說關于這些不同級別的語法單位,留學生的偏誤有共同特點,這與漢語的語法特點相關。造成留學生漢語動賓式離合詞偏誤的主要原因有語際干擾、語內干擾、文化干擾、學習策略的干擾以及教師和教材講解的不充分等。”<8>
離合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項目,其各種復雜的擴展形式,諸多的語法功能及語用價值是離合詞教學中的關鍵所在。由于在英語及其他語言中沒有漢語中的離合詞現象,于是很多留學生會把漢語中的離合詞與其母語或第一語言中的及物動詞等同看待,造成動詞使用的泛化,從而導致語用上的錯誤現象。另外,在初級漢語教學階段出現的大部分離合詞是可拆分的,致使留學生產生所有離合詞都可拆分的錯覺。
針對留學生出現的偏誤問題㈠,教師應在講清離合詞本身詞義和結構及其用法特點的同時,告訴學生不能將這類詞看成與自己母語中相應及物動詞的重合,給學生帶入要借助某些介詞“跟/和、同/與、向/給”等等,或把離合詞作為動賓短語處理,用加上一個主語的方法,進行課堂替換練習。
針對問題㈡㈢,要在講清動量/時量補語用法及做足夠的課堂練習之后,用通過擴充而在句中進行練習,使學生記住常用句的教學策略。
針對問題㈣,在解決學生學習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和可能補語的問題后,切入離合詞的教學,使之融會貫通。
對于問題㈤,在給學生分析時,首先要講漢語的語序問題再加以說明,使學生了解漢語語序與其母語語序的差別;再進行長定語和長狀語的分析式教學,消除學生對長句的懼怕和壓力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果效。
總之,在進行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時,首先應引導學生建立“離合詞是一種較特殊的、可擴展的詞,應當把離合詞看作一個復合詞,它不是短語或詞組,與詞組有較大的區別”的觀念。因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不同的詞匯,在進行在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時,為使其真正掌握其用法,教師應用科學、具體的教學方法加以分析引導和精講多練,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研究、探討發現,若運用擴展和插入補語教學的方法,離合詞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