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遠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 100010)
“北京這座城市,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在此交相輝映,歷史沉淀與現代文明在此和諧共生。北京人民熱情好客、文明友善就是其留給世界的印象,”城市形象推廣專家田俊麗如此描述北京的城市形象。“北京在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后,還將于2022年舉辦冬奧會,北京正在致力于迎接更多國際游客,展現北京的獨特魅力。”
“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的內容。在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過程中,田俊麗及其所屬團隊已經先走在前列,率先以北京城市品牌策劃與形象推介為工作核心,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為平臺,搭建北京與世界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讓世界讀懂北京。
為國際媒體記者在北京采訪打造更加開放寬松的政策環境,是田俊麗及其所屬團隊在北京市新聞辦的一項重要舉措。他們經過不懈努力推動了《外國記者采訪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的有關規定》(國務院477號令)的試行推出,使外國記者在北京采訪報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國務院正式頒布537號令,將北京市的經驗推廣到全國范圍,規定任何境外記者在華進行采訪,只需征得被采訪單位和被采訪人同意。“從某種程度講,這項規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使中國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和胸懷來迎接、面對世界”田俊麗自豪地說。
有了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田俊麗和更多致力北京城市形象推廣的工作者們進一步思考如何以更加專業、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國際社會的關注。為此,他們推動建立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于此同時培訓出了北京市第一批政府新聞發言人和一大批熟悉對外新聞傳播的工作者。
2003年,北京市政府正式頒發了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起草的《關于在各部委辦局、各區縣設立新聞發言人、規范新聞發布制度的意見》的通知,正式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確了設立新聞發言人、建立新聞發布制度的主要部門以及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等事項。
“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為國際媒體在北京的新聞采訪工作建立了制度保障”田俊麗解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需要以更專業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國際社會的關注,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和胸懷迎接世界。”
在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后,田俊麗和她的同事們全力投入到該項制度的落實和推廣工作中,推動北京市各區各部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體系,設立新聞發言人,使他們定期參加北京市政府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及時向國內外媒體通報北京各領域的工作情況,并受理國內外媒體記者的采訪申請,有效增進了北京與世界各國的互聯互通。
從制度設立頒布到2004年底,北京市政府及各區縣、各委辦局及人民團體共設新聞發言人108名。此外,北京奧運會籌辦期間,奧組委各有關部門共設新聞發言人32名。北京市的國有企業也設立了110名新聞發言人,從此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發布制度在北京市初具規模。此后,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世界田徑錦標賽、APEC峰會、北京國際電影節等一系列在北京舉辦的大型國際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田俊麗主持北京首屆世界武術搏擊運動會新聞發布會)
田俊麗感慨到,“北京市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發布工作可以說是在奧運
會籌備和舉辦的大形勢中建立和成長的。這一批新聞發言人是在我們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推動下出任的,也是被云集在北京的全世界各國記者打造成熟起來的。”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在赴馬來西亞參與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工作中,田俊麗作為北京代表團成員為申報工作的順利進行貢獻了重要力量,她作為新聞發布工作負責人,負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的兩次最重要的新聞發布會的組織工作,為北京成功申辦2022冬奧會營造了非常好的國內國際輿論氛圍,這也是她繼北京奧運會后再一次為向世界展示北京獨特魅力而做出努力。(文/陸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