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偉 吳良清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0)
國家施行營改增制度將原本應繳納的營業稅項目改為繳納增值稅,減少了重復征稅的現象,極大的幫助了企業降低稅負,增加經濟效益,也促進了市場經濟良好運作。但同時對企業的財務與會計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只有完全掌握其中利弊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促進企業成長。
營業稅與增值稅是我國最大的兩個稅種,在營改增實施以來,營業稅退出了歷史舞臺,進而促使增值稅的制度越來越完善。改革后的增值稅增加了兩檔稅率,即現代服務業6%以及交通運輸業11%,企業的稅負有所下降。由于銷項進項的增值稅能夠互相抵扣,進而對大部分企業而言與原營業稅對比都能夠降低稅負,僅針對部分小規模企業來說,營改增后實行的3%征收稅率,較原先增加了兩個點,而出現增稅的情況。截止今年,全國基本已實現營改增方案,標志著營業稅正式退出舞臺。而對于企業而言,稅收的改變意味著企業財務有所變化,會計的核算方式也隨之有所改變,這無異于發展中的挑戰。
未改革之前的營業稅核算方式較為簡單,僅涉及營業稅金及附加與應交稅費等內容,而改革后的增值稅核算科目卻增加到了9個,且核算科目較為復雜,甚至增加了增值稅留抵余額以及未交增值稅等二級明細科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并要求著會計人員具有專業的基本技能。一旦增值稅的額度未準確計算將導致企業應繳稅款出現差錯,進而期末留抵余額以及發票抵扣等環節都相應出現誤差,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影響,一旦國稅局內有逾期未繳納稅款的記錄,企業征信便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增加企業財務人員的核算技能,消除原營業稅核算方式,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跟隨先進科技的腳步全面提高會計電算化推廣程度。使企業核算方式與企業發展特點完美結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以及成本、費用與資金往來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強企業制度的執行力度,加強企業財務預算、財務核算的控制,定期審查賬務。同時,增加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也是提高企業財務運營的基本手段,不定期進行財務人員培訓與管理,提高財務人員專業技能,提升企業員工風險意識,形成“企業是我家,人人愛護它”的工作理念,進而促使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申報納稅繳稅義務,健康穩定發展。
營改增后對增值稅的納稅情況有所影響,未改革之前不需要考慮營業稅,但改革之后增值稅應繳稅款按照企業營業額減掉成本后的數額來計算。而部分增值稅還要根據企業的專用發票情況進項判斷,銷項減去進項,每月月底進行發票驗證進而計算企業應納稅款為多少。因此對企業票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企業管理制度應隨著改革而創新,尤其在專用發票的開與收方面嚴加限制,現行法律對企業專用發票的管理較為重視,若出現虛開發票、專票丟失等情況都將引起法律風險,甚至會受到刑事處罰。
因此,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發票管理制度,更加嚴格、更加專業。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應在財務管理基礎上加入發票管理辦法,并落實責任機制。設立發票專管部門,對于往來發票以及可抵扣發票嚴格管理,并合理使用,以幫助企業在合理合法范圍內進行稅款的抵扣,在最大范圍內降低企業稅負。同時,也能夠保證企業正常經營,以免發票管理不當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企業經營管理都將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引起法律風險。
營改增政策推行后,對于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使得企業能夠在合法范圍內獲得足夠的進項抵扣,減少稅負。在不同的行業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差異較大。如建筑行業在新政策實施后,企業增值稅稅率由3%上升至11%,雖然稅率有所增加,但只要合理使用進項發票便能夠使得增值稅稅額與進項額度相同,找到稅負的平衡點,如果進項大于銷項對企業而言反而是有利的。
因此,應加大宣傳力度,將政策中的內容完整的詳細的告知企業財務人員以及企業其他員工,若必要時進行發票盡量都為專票。促使企業所有員工能夠了解這一新政策對企業帶來的有利條件,組織財務人員深入學習新政,提高其專業技能,全面推進營改增所提供的幫助。
總之,營改增的納稅制度于企業而言利大于弊,對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而企業只要認真分析新政策的基本含義,并根據新政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管理辦法,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的財務方針便能夠提升其市場競爭率,并有效降低稅負,幫助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帶來經濟效益。
[1]岳宗華.“營改增”會計處理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7):144-145.
[2]朱曉飛.“營改增”對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探究[J].中國市場,2017(2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