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涵 指導教師:孟慶全
(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第一小學三年級二班,河北 邢臺 051800)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成為教師在課堂中運用的一種主要講授方式,同時也有對電子白板和網絡平臺的運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逐漸呈現多樣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突破固有教學理念的束縛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1]。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積極為學生構建相關的學習情境,利用情境中出現的優美場景、動聽音樂,將相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動態形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學習情境的方式也可以使學生更快速的進入到學習中,并且在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幫助下,自主對學習的主要內容進行探究,培養自身的數學思維和實際解題能力[2]。例如在學習冀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活中和長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體,如燈的開關、桌子、凳子、手帕、電腦、手機等等,在為學生播放完這一部分內容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回憶一下在生活中自己遇到哪些和長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體,然后引導學生回答,在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再向學生發問,如果你要將某個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物體放在家中的某個角落時,怎樣才能知道能不能放下呢?然后學生會積極的回答需要從長和寬兩個方面進行考慮,進而,教師就可以繼續進行學習的內容講授,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到給學生的視覺上的沖擊,帶給學生更多感官上的體驗,深化對內容的額認識和理解,同時也使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不大,行為好動、思想活躍,在課堂中常常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豐富了教師咋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也可以使課堂氛圍變的更生動、活躍,例如在學習冀教版四年級上冊《升和毫升》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動態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視頻中的人拿著有刻度的量杯倒液體,在觀看液體傾倒的過程中學生會更深刻的認識到升和毫升的概念,當視頻中的液體倒到兩百刻度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還需要倒多少才會到一升嗎?于是學生會根據剛才觀察到的內容和自身已有的認知進行深入思考,當液體達到五百毫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讓你們自己操作的話,你會倒多少達到一升呢?通過這種問答和互動的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表現的更積極、主動,提升自身在學習中的熱情,也會在和教師的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促進自身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
雖然學校教育對學生很重要,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積極建立網絡互動平臺,使更多的家長可以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提醒家長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督促,保證學生可以及時、高效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主要任務[3]。當家長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可以及時向教師反映,讓家長和教師共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內容,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在一些重難點問題上配上相應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突破對重難點問題的學習,降低解題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冀教版四年級上冊《倍數與因數》時,學生經常會分不清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這時,教師就可以在解題過程中給學生指出解題思路,應該從那個方向思考,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效果的提高。
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的融合主要是指對多媒體的利用,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內容可以變的更豐富多彩,形式也更加靈活,同時也可以節省書寫板書運用的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而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也可以將多媒體充分運用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過程可以更感興趣,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如在講授冀教版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學校出游的情境,然后在觀看之后再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每個班級有二十人,學校共有十二個班級,你們知道出游時需要多少個座位嗎?當學生回答不知道之后,教師就可以說,好,那讓我們今天具體了解一下,這樣的問題需要怎樣計算,然后在導入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知識,這種導入方式相對自然,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也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總之,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打破固有理念的束縛,創新教學方式,找到信息技術和數學知識之間的契合點,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也使學生在自身的積極引導下,實現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進而獲得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