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泗冰
(福建省永春縣第六中學,福建 泉州 362600)
關于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拉里克(ParickG..2)和麥基(Mckee.R)曾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為對象,作為調查研究,比較運動技術好的兒童和運動技術差的兒童的適應能力,發現運動技術好的兒童表現積極、有人緣、冷靜、辦法多,做事用心合作;而運動技能差的兒童則有羞答答、畏首畏尾、緊張、消極等傾向。這說明了,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是提高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些笨拙的或運動技能非常低的人,會對許多事情產生恐怖心理和不安感,接著產生壓迫感和自卑感,這轉過來又助長了他身體的笨拙,使行為變得消極,脫離同伴,變得更加孤獨起來。因此,在集體中運動充分地注意并設法使自己參與運動中的機會,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能促使心理缺陷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意義。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廣大體育愛好者,從實際活動中,親身領悟過這一點,而且得到證實,例如,麥金尼(Mckiney.F),在其著作中指出,游戲和競技運動是具有下列心理健康價值,(1)能增強安定感和自發性。(2)能提高獨立性。(3)能解除緊張。(4)有助于形成友誼、聲望和社會地位。斯帶森(Slavson.s.R)還補充了一條即(5)能提高自己的價值觀。
科學地從事體育活動,對自身起到具有安定感和自信心,也就是說,在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上都不會失調,都能以社會允許的正確行為去克服,適應變化的環境,從而創造改變心理的障礙,達到心理健康。
心理缺陷也就是一般人在社會生活中細微適應障礙和心理上的不安,因此,為了以保證和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進行了處理和預防。所以,進行體育鍛煉是最好的途徑。
體育鍛煉中應針對不同個體的身心特點,進行具體的心理調節訓練,不能千篇一律。
采取一定的心理訓練方法,從個人的心理潛力出發,彌補心理缺陷,根據個體特點促使心理的均衡發展。因此,在心理體育訓練中,應訓練什么,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須考慮本身現有的心理特征和基礎。例如,有些需要采取自我控制訓練、也有些需要采取自我沖動或激發性訓練,也有些需要兩者的結合。心理訓練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要以個體心理特點為依據,且要以每個個體在不同的時間內的具體心理狀況下變化為依據。因此,在體育鍛煉中,找到一些相關的運動訓練方法,幫助人們提高或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訓練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人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特征,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必須具有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積極參與符合本身相對應的活動項目中,而且要求準備在心理訓練過程中,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急于求成不僅無益于自我調節,反而欲速則不達。
(一)急躁、易怒的心理缺陷
倘若你發現自己遇事急躁,感情容易沖動,那就應多參加下棋、打太極拳、慢跑、長距離的步行及游泳和射擊等緩慢、持久的項目。這些體育活動能幫助你調節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情緒。
(二)遇事緊張的心理缺陷
遇到重要的事情就緊張的人,不妨多參加公開的激烈的體育競賽,特別是足、籃、排球等項目。因為球場上形勢多變,只有冷靜沉著地對付,才能取得優勢。若能經常在這種激烈的場合中接受考驗,久經沙場,遇事就不會過分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從而給學習工作帶來益處。
(三)孤獨、怪僻的缺陷
假如覺得自己不合群,不習慣與同伴交往,那你就應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體項目。堅持參加這些集體項目的鍛煉,會幫助你慢慢地改變孤僻的習性,逐步適應與同伴的交往,并熱愛集體。
(四)靦腆、膽怯的心理缺陷
如果你膽小,做事怕風險,易難為情,應多參加游泳、溜冰、滑雪、舉重、摔跤、單雙械、跳馬、平衡木等項目活動,這些活動要求人們不斷地克服害怕、摔倒、跌倒等各種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
(五)自負、逞強的心理缺陷
可選擇一定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活動,如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體育項目,也可找一些實力水平超過自己的對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不斷地提醒自己山外有山,萬萬不能自負、驕傲,學會謙虛做人,謹慎做事,學會客觀地對待自己,善待他人,最終克服自負、驕傲的不良心理習慣。
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改善心理缺陷的輔助方法,有別于其它活動。為了能針對特定的心理缺陷,因此,在鍛煉時,必須明確自我,正確引導,進一步突破心理缺陷,促使消極心理轉向積極心理的因素,從而在體育鍛煉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確分析自己屬于哪一類的心理缺陷,并根據不同的心理缺陷類型選擇相應的鍛煉項目,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鍛煉過程中,運動方法、手段的運用要科學合理;注重多樣性,避免單一、枯燥,以提高鍛煉實效。
(三)鍛煉要有一定的負荷(運動量)和鍛煉次數的要求,一般一周安排三次為宜,每次鍛煉約在30分鐘至一小時左右,鍛煉的運動量以不影響第二天工作、學習為宜,運動量的安排要根據個人情況,做到從小到大,從易到難,循環漸進地進行,三個月為一個周期,一般進行2~3個周期,有條件者最好能長年堅持,以使身心得到更好的完善,使之逐漸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癥狀。
(四)在鍛煉中要適當注意營養和睡眠的補充,同時還要防止盲目鍛煉的負面作用和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