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目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慶和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在小學階段就要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進行培養,以便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所以,在小學的日常授課過程中,對于知識內容的講解,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并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學習效果能夠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授課目標便是需要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知識進行了解,并利用興趣的引導,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投入的學習興趣與最終的學習效果會有直接的影響關系,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小學生的性格比較開朗,思維非常活躍,對于未知的知識充滿了探知的欲望。所以,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
例如:在《認識鍵盤》的授課中,需要學生了解鍵盤的幾個分區:掌握主鍵盤區各組成部分;掌握主鍵盤區部分功能鍵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熟練運用主鍵盤輸入字符。其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鍵盤分區的動畫,用動畫的形式展示鍵盤的五個區,分別是主鍵盤區、功能鍵區、編輯鍵區、狀態指示區和小鍵盤區。并利用鍵盤自己介紹自己的動畫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如:主鍵盤區分為:(1)字母鍵(標有A—Z二十六個字母的鍵,叫做字母鍵,用于向計算機輸入相應的字母。)(2)雙字符鍵:雙字符鍵分為數字鍵(上標有0—9十個數字的鍵,叫數字鍵,用于向計算機輸入相應的數字。)和符號鍵(在鍵帽上有兩個符號的鍵我們稱為符號鍵,共有十一個,用于向計算機輸入相應的符號。)雙字符鍵共有21個。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數字鍵和符號鍵,誰來說說數字鍵和符號鍵與字母鍵有什么不同?利用這樣的授課形式,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提升學習的效果。
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指導,不可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卷面成績并一味的應用理論授課模式。此外,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想法進行充分的考慮,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以便應用良好的教學引導時機,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學習的效果[1]。
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課堂問題,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有益于集中精力學習知識。因此,教師要通過合理課堂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逐步深入對知識進行學習,有益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矩形、橢圓、圓角矩形工具的授課中,需要學生掌握畫規則圖形的方法,能畫出規則圖形,知道填充模式的表現形式,能選擇自己需要的填充模式進行圖形填充。其中,教師可出示一幅畫,讓學生們猜一猜這幅畫當中都用到了哪些工具,之后,在系統的學習過程中,要繼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有名同學在利用橢圓形工具和矩形工具繪畫時,發現工具箱的下面出現了三個方框,他想知道這是什么,有什么用。請同學們想一想,幫幫他。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可逐步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由簡到難慢慢提升[2]。
思維導圖是將直線記錄進行創新的教學形式,非常適合對學生思維潛能進行開發。在授課的過程中,對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呈現,并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分層存儲,以便構成完整的主題節點。在思維導圖當中,中央圖形是核心部分,利用中央圖形當中的文字說明,可幫助學生對細節內容之間的聯系進行結合[3]。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太長的精力集中學習。所以,在信息技術課程當中,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此外,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所涵蓋的知識內容比較廣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以便學生將信息實踐與理論進行結合。同時,學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對整個知識體系進行系統了解,這樣,在學習中不會出現遺漏的情況。對于該項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突出了教學重點以及難點,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對學習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作用。
當前,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已經十分普及,并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非常廣泛。在授課之前,教師可結合信息技術中的圖片、視頻等,對知識內容進行展示,呈現出立體豐富的教學環境。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的預習階段,教師可利用計算機技術上傳微課視頻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傳一些預習知識點,以便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同時,學生在對課程的學習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上傳一些練習實踐任務,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鞏固,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提升。
總之,當前的小學課堂已經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其中,教師要應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提升對信息技術知識點的掌握,并熟練操作信息技術,這對學生的綜合成長會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