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先任學校,河北 承德 068450)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目前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往往師生投入很多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應如何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呢?
備課是歷史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初中歷史教師該如何備好課呢?
1.要熟悉課標。熟悉課標就是要熟悉初中歷史課程新標準,特別是其中規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應達到的具體目標。每個主題列出的內容標準就是我們教師應該了解學習并掌握好的。這是每個歷史教師備好課的重要前提。
2.要熟悉課本。熟悉課本也就是要熟悉教材。教材,是內容標準的詳細化、具體化,是教學的核心。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果教師對教材不熟悉,不能理解透徹,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就無從談起了。
3.要熟悉學生。熟悉學生就是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深入了解并熟知。比如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知識水平等等。這些了解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準備,有了它,課堂教學才能有的放矢。事實證明,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師生滿意的效果。
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預習要因人而異,因內容而異,不同的學生可從不同角度、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預習,教師可作適當的引導和指點。預習一般應設置適當的問題,使學生帶著疑問去預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要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例如筆者在講授《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一課時,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向學生介紹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臺灣問題的由來,加深學生對史實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港澳一步步被外國侵略者侵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使臺灣回歸”。除此之外,筆者還插入了有關釣魚島歷史與現實情況,讓學生探討并加以引導。這樣學生既能增加對史實的了解,又能結合現實進行思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講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時,筆者向學生出示全國革命根據地示意圖,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1.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特點?2.革命根據地為什么建立在這些偏遠的農村地區而不建立在大城市?這樣設置問題使學生不斷思索、求知,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當然,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有很多方法,歷史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恰當選擇,以收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借助精心的備課出示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把握課程的學習目標,最好的做法是由師生共同靈活確定。例如筆者在教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時,先讓學生瀏覽新課標要求,然后分組討論并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筆者最后根據學生提出的目標進行取舍和補充,得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是“了解一戰爆發的原因”,“講述薩拉熱窩事件,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以凡爾登戰役為例,認識一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這樣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歷史課堂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很少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合理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論聯系實際等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學相長,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主動地學習。
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和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該在傳統書本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的介入,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去領略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增強歷史學習的趣味性、生動性。例如筆者教學《紅軍長征》一課時,用多媒體播放《長征》影視經典片段及歌曲,并展示長征路線示意圖,從而把堅苦卓絕的長征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長征的艱難險阻,引導學生總結和學習長征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達到教學目的。實踐證明,初中歷史教師對多媒體的恰當應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當然,多媒體的運用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緊扣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不脫離學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精心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讓學生對學習歷史感興趣是有效的方法;課堂上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特別重要;而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及有效訓練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當然,我們還應該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模式,使學生樂學、會學、學好,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