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鳳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是師生在教學中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小學科學教學引入多媒體手段,可以最有效地增強人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與感受,真正地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理想的環境。同時,它通過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等多種表現手法,調動一切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更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造。以下談談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是如何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人本來就具有一種好奇的傾向,這種自發的傾向會促使人們在面對新的現象時會盡力找出其發生的原因。例如,教學《磁鐵有磁性》時,課的開始,播放動畫片《貓和老鼠》,當看到老鼠把磁鐵放到貓的肚子里,捉弄貓的時候,孩子們笑了,笑的很開心,這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促使學生從“要我學”,進入“我要學”的積極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時,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系無法在課堂上通過實物觀察得出,單一的講授不但枯燥,也很難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于是這時,我就借助多媒體網絡課件打破這種“僵局”,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屏幕反映這樣一個畫面:一片金色的稻田,一只可惡的蝗蟲正在吞噬著綠油油的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將把它作為一頓美餐,不遠處卻有一條蛇吐著紅信,青蛙已經落入它的視野,很快就會成為它的美餐。突然,一只巨鷹從天空俯沖下來,蛇就這樣葬身“鷹”腹了。通過這一片段的播放,引導學生思考水稻、害蟲、青蛙、蛇、鷹之間的食物關系,就顯而易見了。
在科學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視覺,聽覺.艷麗生動的畫面刺激了學生的感觀,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把教學內容變抽象為直觀,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一種良好心態。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計教學時,應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啟動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為契機,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作為基本出發點。教師可利用圖片講授法,逐次顯示法實物投影等方法展示圖片,通過設問,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努力獲取和轉化教學信息,并在轉化過程中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當然,在圖畫展示同時配以教師講解或錄音達到音畫同步,使視覺和聽覺雙重感知,獲得的信息會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記憶的保持。
蘇霍姆林斯基說:“用記憶來代替思考,用背誦來代替鮮明的感知和對現象本質的觀察,這是使兒童變得愚笨,以至最終喪失了學習愿望的一大弊病,要把周圍現實的畫面印入兒童的意識里去,我努力使兒童的思維過程在生動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礎上來進行,讓他們在觀察周圍世界的時候確定各種現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較各種事物的本質和特征。”要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就要讓學生感知這些事物。
教學地球與宇宙多方面的知識時。火山、地震距離學生很遙遠,只靠單純的語言描述,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知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內容。教學《火山》時,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隆隆的巨響山崩地裂,沖天的煙塵遮天蔽日,熾熱的巖漿奔流直下,使學生一下子震驚了,這比使用很多文字去描述效果好得多。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在一定范圍內,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科學地、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展示,形成生動的畫面、場景,有利于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拓展教學時空。
如:在教學《鹽到哪里去了》時,我借鑒了其他老師的一些方法,將《馱鹽的驢》這部動畫片展現給學生。畫面中一頭驢馱著一袋鹽在橋上走,一不小心掉進了河里,掙扎著上了岸,回到家后,主人一看,鹽少了,狠狠的訓斥了驢,驢委屈極了,心想:我一直馱著它,怎么會少了呢?從而自然的過渡到的教學中。
科學課中有許多涉及到宏觀或微觀世界的東西,一般人在生活中由于受到時空的限制,根本不可能親身去體驗。然而人們對于自己知之甚少的東西總是格外地感興趣。小學生更是如此。在進行科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并以素材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項目以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提出的研究項目。師生一起利用網絡的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進行學習評價、反饋,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讓科學教學真正做到有效,讓科學教學變為真正的“科學”。只有在現代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就能優化我們的教學結構和方法,使科學課堂真正實現“感悟”與“對話”的共舞,“激情”與“智慧”的齊飛;讓學生的靈性得以迸發,潛在悟性得以喚醒。使“一切為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使我們的科學教學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