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其惠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康鎮初級中學,廣西 北海 536124)
前人早已認識到,差異性伴隨著人群的存在而存在。數學課程乃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具有邏輯思維較強的特點。然而,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生應該學到什么程度,由于學生各自的差異,比如一些學生邏輯思維較為縝密,在數學課程中成績就更為突出,學習過程中較為容易就能吸收和消化其中知識點,進而不斷深化思考;但是一些學生盡管平時也較為認真,不可謂不努力,而學科成績卻始終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能很好掌握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導致教學方法上“一視同仁”,兩種學生在課堂中被同樣的方法灌輸同樣的內容,往往導致數學邏輯思維較為縝密學生“學不過癮”,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始終也跟不上。久而久之,必將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的深入、數學思維甚至是日后的發展。因此,我們教師必須深刻把握新課改的要求與均衡教育的實質,深入把握課堂、學生、自身的現狀,提高站位,轉變教學觀念。
正如前文所言,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學生各自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與學習成績的實際情況,相互間存在的差異性。同時,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初中階段學生在生理、心理及性格方面的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三個層次(即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的教學要求,把班級學生按照“上、中、下”大概“3:5:2”劃分層次為A、B、C。劃為A層次的為數學學習能力強、成績較好的學生。表現為對教材內容掌握較好,完成習題的獨立性強,對老師布置的課后復習參考題、補充題能夠自主探索完成。劃為B層次的為成績上處于中等的學生,表現為在學習中可以掌握教材內容,也能夠獨立練習,在老師或者A層次同學的“點撥”下完成一些探究性習題;劃為C層次的為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即“學困生”,表現在需要獲得更多的幫助方能掌握教材內容,在“指導”中完成練習及部分習題。劃分之外,我們教師可以引導A層次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主動幫助B層次、C層次學生解答學習難點,同時注意與C層次的學生搭檔為學習伙伴;引導B層次學生積極向A層次同學請教,共同探究。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依據教學大綱以及學生個體的認知能力以及課程知識結構,我們可以把每堂課的課堂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不同發展水平的目標維度,即高級、中級、達標。針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舉個例子來說,在“倍角公式”知識點,A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于能夠推導公式,并能夠在具體的復雜題型中靈活運用;B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于能夠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其在對公式推導理解中不斷深刻理解公式。B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于能夠牢記公式,運用公式解答簡單的三角函數問題。
學生分層、目標分層之后,需要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去推進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對于A層次學生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實現該層次學生思維的更深層次訓練;對于B層次的學生,可以采取講解各類題型的方式,在不斷開拓其視野的同時逐步拔高訓練題目的層次,幫助他們掌握相對較深的解題方式方法;而對于C層次學生,則要偏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各個層次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水平,提升學習能力。
為了鞏固課堂教學,強化提升學習能力,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必不可少。筆者的做法主要是,在一章或者一個重點知識點學習之后,給學生留一份檢測試卷。試卷主要針對該章節知識點,設置了所有學生都要掌握的雙基練習、學生學習層次相對應的能力題。在分數設置上,按照大題“分值同但是難度不同;難度同但是分值不同”的規則,實現練習檢測的分層。
在課堂、在檢測后,采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促進評價分層的實現。一方面,堅持鼓勵性評價為主,注意鼓勵發揚各自優點,著重幫助學生分析得與失以及其中的原因,引導和幫助學生改進方法和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在平時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B、C層次學生的閃光點,在作業、檢測的批改中慎用“×”,注意在其開始出錯的地方以“?”提示,不吝“有進步”、“望持之以恒”等詞語,多措并舉引導學生認識到知識上的錯誤,且可以勇敢承認馬上改正。
盡管各地已就“分層教學”模式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然未成熟,更沒能形成一套完整且具有推廣價值的教學體系。盡管筆者通過分層教學,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日后教學實踐中予以注意。
一是要堅持“一視同仁”,注意照顧到更多的學生。采取分層教學,目的在于教育實現所有學生發展,需與當下一些學校劃分快慢班、尖子班和普通班區別開來。二是目標分層,切勿理解為學習要求的降低。之所以分層,只是以這種教學實施措施解決教學問題實現教學目的,“分層”是途徑并非目的。三是要堅持最優化原則,實現教學目的的最大化。前文已就分層教學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檢測以及評價體系等作了探究。在整個過程,必須努力實現教學環節和要素的最優化,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堅持“照顧差異,分層提高”,在不斷探究適合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中,逐步實現教學目的的最大化。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程中采取分層教學模式,是因材施教理念的現代詮釋,能夠很好地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們廣大人民教師,必須強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加強探索研究,不斷提升我國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