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邢臺市第十七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引言:所謂“生本對話”,指的是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依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生活閱歷,用體驗、理解、反思、言語等方式與文章的情感世界達到視域交融的學習過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生本對話的教育理念,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實現語文閱讀高效教學成為了高中語文教師應不斷思考研究的問題。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按照教材中的固定答案或是自身的知識總結給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獨立個性的養成。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自主參與到閱讀學習中,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閱讀本就屬于開放性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在生本對話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實現多角度、全方位教學,并將生本對話理念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優化教學方式,進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中的課文《咬文嚼字》時,在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內容,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深入學習。問題一:通讀文章,總結作者論述的觀點。問題二:文章用“咬文嚼字”命名的含義。問題三:文中體現了作者“咬文嚼字”的超高水平,讀完文章,你對“咬文嚼字”有什么啟示。如此以來,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文章內容,能夠有效實現生本對話,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思想已經逐步完善,并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逐步成熟。這時候的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于文章中提出了觀點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在文章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發散思維去思考和證實,從而提出獨特的見解。所以,在閱讀學習中,學生需要更多的表達機會。
在生本對話理念下,實現高中語文閱讀高效教學需要語文教師解放學生思想,利用開放性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氣氛,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機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體會,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加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故都的秋》這篇文章體現了作者托物言情的個性化寫作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表達作者主觀情感的句子,揣摩作者的情感滲透寫作方式,然后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再次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實際感受。從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對話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創設具有開放性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閱讀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中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賞析作者描寫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形象的超高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對林黛玉這一任務形象進行點評。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和討論,能夠深入品讀文章內容,將自己代入到故事情境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獲得了文學上的審美享受,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
結束語:總之,在生本對話理解下,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表達機會,并科學的指導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品格,進而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