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之雋
(濮陽市元龍高級中學,河南 濮陽 457000)
我國深化教育改革中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擁有適應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來適應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提高我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需要人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抉擇,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開始關注青少年“素養”形成,更注重青少年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準備,財經素養在人的未來生活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是建立正確消費觀念的關鍵期,提高青少年財經素養受到政府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資料顯示近來各個國家的政府都在相應增加對財經素養教育投入,一些發達國家尤為明顯,比如美國和一些歐洲的發達國家,另外在亞洲還有日本,總之近年來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把財經素養教育列入中小學課程中來了。目前情況是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體系之中,有關財經素養無論是在教育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還比較少,欣慰的是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青少年財經素養對未來的重要性,關于如何更有效加強青少年財經素養,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蘇淞作為北京師范大學的財經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提出了財經素養教育,闡明了財經素養的意義所在,蘇淞認為財經素養教育不只是為了單純地讓青少年學習經濟學知識和金融學知識,而是旨在讓青少年能夠運用金融的思維來解決生活問題,要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消費習慣,首先可以以金錢觀作為切入點,逐步形成擁有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的財經素養。
青少年財經素養作為人的素養中的一項重要素養,已經成了現今教育的一個關注熱點問題,對財經素養的理解通常應該是指一個人通過處理各種有關經濟信息,然后通過合理進行財務方面的規劃,進而達到一個財富積累和財富如何使用等金融決策的能力。一個人的財經素養水平高低會直接關系到他個人和所在家庭經濟幸福,同時還會影響到市場經濟能否按照健康的方式運行以及社會穩定性。有關專家指出培養青少年“核心素養”,其中財經素養的培養尤其不應缺席,應納入到學校基礎教育中,成為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
筆者根據自己對所高中及周邊學校同齡人的觀察發現,有不小一部分高中生對穿著比較講究,與資料顯示一中學生在發達北京調查的北京孩子的財經素養有較大差別,校園里隨處可見穿名牌鞋子和衣服的,價格在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穿著講究并不都是家庭富裕的學生,(初中生和小學生在穿著上名牌化不是太明顯,因為學校規定必須穿校服,另一原因是青春期孩子更關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存在攀比現象,另據調查高中學校雖然規定不讓學生帶手機,但是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每人具備一部智能機,這與農村城市家長財經意識薄弱,不太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導致大部分高中生缺乏必要的理性消費觀念和財經儲備方面的知識,缺乏金錢使用的規劃,常買不必要的消費品,極其個別有使用螞蟻花唄消費現象,高中生由于正處在各項素質發展時期,在這個階段正是學生樹立正確金錢觀及價值觀的關鍵期,對他們進行財經素養教育,有利于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青少年發展到了高中階段本應具備相應“財智”來適應現代社會需要。
追溯到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缺乏財經意識,花錢沒有規劃,浪費現象嚴重。所以,對青少年財經素養的培養要從小就開始,家庭、學校和社會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青少年財經素養的教育。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正確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我國特殊的家庭結構,目前是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 另一原因是受我國傳統觀念影響,過多注重孩子成績,只要孩子學習好、愛學習就行了,在物質上盡量給予滿足,不少家庭表現溺愛孩子,金錢上父母節衣縮食來滿足孩子要求,很少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不少孩子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造成我們青少年很少能體諒到父母的辛苦,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互聯網下的今天,買東西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寶,手指一點就就能付賬買東西,孩子很少考慮錢是咋來的,以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導致一少部分學生人進入大學后在缺乏家長監管,自己又不會理財無節制消費甚至借貸導致個別悲劇的發生,以及長大進入社會的啃老現象,不會規劃,不能幸福生活,同時影響到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人社會穩定。相較之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值得中國家庭借鑒。比如美國有個“從三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的財經教育,兒童在3歲時就能夠辨識紙幣和硬幣,到5歲可以知道每枚硬幣的等價物有哪些,知道錢是通過什么方式得來的,8歲時就知道可以通過額外的勞動和工作賺到錢,還知道可以把錢存在賬戶里。又如英國,英國的家庭給孩子從小灌輸在能省錢的情況下不會省錢是很愚蠢的,教育孩子從小學會理性消費,鼓勵孩子花錢要精打細算。再如,法國的孩子早在3或4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有關家庭理財知識的教育,成長到6歲時,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開設一個專用賬戶,鼓勵孩子合理儲蓄。亞洲在這方面做得好國家就是日本,日本的家庭教育更多強調讓孩子學會自力更生,學會勤儉持家,家長通常會要求自己的孩子管理好零花錢,擁有有一個小賬本,一個小錢包。總之,以上這些國家從小培養孩子財經素養的方法值得中國家長借鑒。
根據目前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薄弱,存在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合理消費和珍惜金錢的行為,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應該加強財經素養教育內容,雖然暫時財經素養教育還沒有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學校也應該在德育教育中增加財經素養內容,比如在幼兒園讓幼兒通過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了解金錢是怎樣得來的,爸媽掙錢是辛苦的,學會珍惜金錢,不亂買玩具不亂買零食,把零錢存在儲錢罐里,把壓歲錢讓父母存在銀行里。在小學里老師可以把財經素養的教育放在德育課里,并且學校要和家長溝通,不讓孩子在校門口亂買零食亂買小玩具,亂買東西既浪費錢財又不健康。讓家長幫助孩子初步學會制定簡單的零用錢使用計劃化,做到合理消費。初中的學校應針對青少年不懂合理消費和珍惜金錢的現象,在相關課程中進行滲透教育,讓青少年知道金錢來的不易,然后自覺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能回家吃飯的學生盡量不在學校門口買飯吃,不攀比穿衣的貴賤以舒適大方為好,盡量不買智能機,少玩手機游戲,不充值,不浪費流量。學會自己給花錢記本帳,學會合理消費。同時學校應滲透相關財經金融知識教育,讓青少年擁有正確的財經意識和相關能力。高中階段隨著青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智力與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政治課《經濟生活》里面豐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財經素養,并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結合存在一些學生攀比穿名牌高消費,過分注重在表的現象進行教育。
經濟社會中,財經素養作為人的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個人和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社會的穩定,近年來資料顯示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對財經素養教育的投入與支持,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就把財經素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世紀90年代把財經素養納入基礎教育體系,英國也在兩千年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我國目前已經啟動的,以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新一輪教育改革,重在培養包括財經素養在內的學生核心素養,青少年財經素養已經得到了政府重視。社會各界對青少年財經素養開展研討、研究,還成立了專門的財經素養研究中心,有的大學開展了全國中學生財經素養大賽。旨在提高中學生的財經素養,引起社會對青少年財經素養的關注與重視。
總之隨著以后財經素養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對青少年財經素養的培養在學校、家庭、政府共同努力下,在循序漸進中,加強引導青少年理性消費,幫助青少年樹立理財和消費觀念,進一步提高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增強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培養符合未來社會需要的身心健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