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猛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教育局,河北 滄州 061300)
對于故事性文章,教師要從語言材料入手,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分析,領悟其中的內涵。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了楊絳先生的一篇文章——《老王》,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悲苦人民。寫的是凡人小事,情節結構不復雜。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走進文本深處,感受平淡敘述中的深情與耐人尋味。深入解讀教材文本,讓學生受到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啟迪。
教師設計這節課時以“活命”為切入點。分為感受老王的“活命”狀態以及楊絳一家的“活命”狀態。最后總結要“活出高貴的命”。教師從“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這句話切入,讓學生反復讀,反復感受,找出“活命”二字,進行教學。而有的教師是從老王“出身苦、人老了、無親人”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同樣是走近老王,用“活命”二字一步步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平凡的語言中體現的真實的生活情境,體會老王生活艱辛的程度。讓學生成為老王,讓學生切身地體會老王。在這一部分,教師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成為老王――自述身世,感悟角色,渲染情感;教師變楊絳,學生還是老王,楊絳和老王互相對話,再現當年的場景――進一步感悟楊絳與老王的關系,感受老王內心的情感;讓學生變“看客”,奚落老王――再次體悟老王的境遇,體會老王“活命”的生活狀態;朗讀中強調感受“只”字的魅力,感悟老王走投無路的人生狀態。
通過交換角色的方法,讓學生眼前再現當年情境,從內心中感受老王,體會楊絳和老王內心的情感變化。而情景教學的安排恰到好處地讓學生領悟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王君老師采用這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感悟語文的魅力,她并沒有采取反復的誦讀教授方法,而是讓學生“咬文嚼字”。這種“咬文嚼字”的訓練恰恰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老王》一課時,先是讓學生站在老王的角度去細讀文本獨白,這一過程本身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老王的境遇,文本中老王的孤獨、苦悶、憂傷等情緒,逐漸滲入學生的骨髓,不需要教師刻意強調,不需要把情感強壓到學生內心,而這種換位體驗式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情感及同情心培養的最佳方式。教育應回歸生活,就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使用生活中的實例作為教學素材。其實不然,將生活實例引入教學只是做到知識的引入,而讓語文回歸生活不僅是要引入生活中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更多的是促使學生用已學會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用已學會的知識更加理性、辯證地看待問題。說到底,語文課就是學生說語文、講語文、讀語文、寫語文、用語文的課。教學《老王》時,先是對文本生詞進行訓練,讓學生造句,在此過程中與學生互動,用親切的語言讓學生感受輕松的氛圍,在課堂上得到精神的放松。緊接著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模仿、想象旁人對待老王的態度。“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這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教師善要于挖掘生活,學生的激情很容易被激發。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關注社會,關注自我,關心他人,把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語文實踐與豐富的語文資源結合起來,使之達到最佳的組合。讓學生熱愛生活,愛上語文,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引導學生思考:不幸的老王內心中最渴望什么呢?渴望溫暖,渴望朋友親人。如此不幸的老王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呢?三送,把我們當親人當朋友。而 “我”對老王又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重回上述片段,尋找細節:老王送錢先生看病,我一定要給他錢;老王臨終前掙扎著親自送大雞蛋好香油,而我又給他錢;老王死了,他什么時候死掉我們也是過了“十多天”才知道。從這些細節中學生能夠逐漸體會出作者的情感。
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在自身極其不幸的情況下,真誠地幫助了我們,真心把我們當親人朋友,而“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當時“我”的主要反應是“給錢”,說明“我”當時對老王主要是一種同情與接濟(對一個不幸人的惻隱之心),在同情接濟老王的同時并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與精神需求,沒有真正尊重老王。雙方情感的付出是不對等的。
老王的淳樸、善良、正直,然而“我”沒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給我們的是真誠的幫助與厚重的情誼,是一個自己如此不幸卻又如此純善的人給予我們的厚重情誼。老王雖說是一個底層的不幸的人,但他身上的這種品質,是我這個“幸運者”所不及的。“我”只用著其“善”,卻并未真正盡心盡力去報答其“善良”,甚至在老王盡其畢生之余力來對“我”表示感謝時,“我”只是忙亂著應對。
老王身上的善是發自天性的,沒有絲毫功利色彩的;這是一種從社會底層,從普通民眾中發出的光芒,折射著美好的人性的光輝。多少年了,楊絳先生自我的反省,是生命的自我覺醒,這也是一種人性的光芒。
教師認為《老王》的教學內容的重點確定為“楊絳為什么要寫老王”,而不是簡單地確定為對老王這一人物形象的解說分析上。教學活動也應該從把握作者楊絳流露在文本中的情感出發,即充分理解作者沉重的愧疚和自責之情。在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下,去探討是怎樣的一個老王引起了“我”深深的愧怍或是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和方法來達到這樣的文字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