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莉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廣川鎮廣川中心小學,河北 衡水 053511)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加強教學改革是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一。作為基礎性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小學數學教育,在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傳統的數學教學已不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的前提條件是教師需要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就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他們的注意力比較分散。這就需要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根據課程內容創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帶到教學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營造一種相對輕松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由此可見,教師將課程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以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情境創設的有效載體,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講解“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動物們去給動物之王——獅子過生日的生活情境,以視頻、音頻和Flash動畫的形式向學生播放獅子派汽車迎接動物們去參加生日宴會的故事。教師問:“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平常對動物性格的了解,大膽揣測小動物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這些小動物們要選擇這輛車?”然后教師采取畫面回放的方式讓學生仔細觀察三輛車行駛的狀態與畫面。第一輛車的車輪是方形。在行駛過程中,無論是車子還是坐在車上的小猴子都會不斷搖擺和晃動;第二輛車的車輪是圓形。由于車輪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導致車子在行駛過程中一樣發生劇烈晃動。在觀看過程中,由于小動物們的夸張表情以及窘態百出的神態逗樂了同學們;當第三輛車出現在同學們的視野中時,他們給出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可以順勢問學生為什么。學生回答:“因為第三輛車車子沒有晃動,比第一輛車和第二輛車都要穩定、勻速。”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第三輛車穩定、勻速呢?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學生:“非常想。”教師:“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就翻開你們的課本,讓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通過認識和了解它,就可以得到你們想要秘密。”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還可以使學生完全集中注意力,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兒童容易被有顏色的事物所吸引,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彩色可以滿足他們所有的幻想。教學亦如此,特別是數學教學,教師應該打破常規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事物、情景或者概念生動化、形象化地表現出來,使小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相關知識的感性認識,尤其是教學重難點知識。
比如,教師在講解“認識時、分”一課時,由于時間單位無法運用直觀表述方式將其含義具體化表現出來,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策略,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化概念知識轉變成感性知識。比如,運用Flash動畫動態演繹時間單位,讓學生明白分針走一格為五分,時針走一格為一個小時。當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就向學生提出問題:“分針繞一圈是多少分?”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就借助動畫課件向學生展示分針繞一圈的動態表演,要求學生以五分五分的節奏數數,最終得出分針繞一圈為六十分。如何換算時、分之間的關系是“認識時、分”這一章節課程的重難點知識。為突破這一重難點知識,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將重難點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如教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觀看一場生動有趣的比賽,即時針和分針之間的比賽。”這樣就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集中到動畫課件上來,通過動態演示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深入分析和探究“時”與“分”之間的關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教學內容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思維活動是建立在學生感性認識和抽象化概念知識基礎之上,以音樂、視頻、圖象、動畫等形式將抽象化知識具體化。
比如,教師在講解“加減法應用題”一課時,首先,教師在課前將這一章節的內容制作成動畫課件,尤其是小鳥圖。其次,教師在講解重點內容時,向學生播放動態演示圖,并以輕音樂作為輔助教學,將重點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視野中。然后向學生出題:“桌上現在有10只鳥,又飛來3只。”屏幕上隨著音樂飛來了3只鳥,學生就可以很快地解答:10+3=13(只)。在學生算出答案之后,教師問學生:“為什么使用加法計算這道題?”學生:“因為小鳥飛到桌子上的時候,桌上的鳥增多了,所以應該是用加法。”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動態演示形式分析第二道題目。第二道應用題題目如下:桌上現在有8只鳥,突然飛走了3只。隨后屏幕上出現了3只小鳥飛走的畫面。學生在這一動態演示中明顯感覺小鳥的數量減少了,所以采用減法。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以動態演示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社會發展的主流,也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需要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將抽象化和概括化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具體化和形象化的數學知識,促使數學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