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延邊大學朝漢文學院,吉林 延邊 133000)
和傳統媒體語言相比,網絡流行語更加隨意,部分表達是對文字、圖片等進行的簡單拼裝,以口語化的表現形式讓廣大青年更容易接受。如:“寶寶心里苦,但寶寶不說”、“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等?!皩殞殹敝傅氖钦f話人自己,說話人心里有苦楚,但是說不出來,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還有可能是無法用語言形容所以不說。它們大多數是日??谡Z的表達,能夠滿足廣大青年群體的交流需求,使交流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化。
由于網絡流行語的產生主要是網民沒有按語法隨意進行創造和調侃而來,必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用符號來表達如:“O(∩_∩)O”表示“哈哈大笑”、“(*∩_∩*)”表示“開心”、“TOT”表示“流淚和大喊”等。用數字和英文來表達如:“3Q”表示“thank you”、“hold 住”表示“掌控住”、“44K8”表示“試試看吧”、“me2”表示“me too,我也是”等。
人類的語言能夠反映時代的變遷,網絡流行語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大部分網絡流行語反映了社會大眾普遍心理,折射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訴求,緊貼社會現實。“高富帥”、“白富美”、“屌絲”、“吃貨”、“hold 不住”、“傷不起”等,可以說每一個網絡流行語的背后,都反映著一段時事、一類人群、一種生活方式、一個社會熱點,這些網絡流行語與特定的時間相關,具有時代性。
1.有利于調節青年的自我意識
青少年在校學習或受教育期間,他們大多具有強烈的心理依賴,遇到問題很難獨立思考,原則性不強,這些都歸因于自我意識的缺乏,沒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在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上,青少年則完全依賴于自我意識的選擇,用詼諧幽默帶有娛樂性的網絡流行語來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這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揮的過程。同時,積極的網絡流行語能促進青年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使其學會平衡自我意識,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2.有利于培養青年的深層分析能力
青少年時期是思維發展的旺盛時期,創造出了許多具有時代潮流的網絡流行語。當他們被這些新穎的網絡流行語所吸引的時候,可能剛開始只是開懷一笑,但笑過之后更多的是陷入深思,他們會思考這些網絡流行語背后的深層次內涵,青年會從網絡上搜索這些網絡流行語的來龍去脈,并從中提高對事件的認知能力和深層分析能力,他們會從中剖析出本質,并運用到日后的學習生活甚至是融入到社會交往中,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1.導致青年脫離社會形成孤立群體
青年作為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和創造主體,如果過度使用甚至是不合時宜地亂用,并且把網絡流行語作為自己獨有的語言,會阻礙青年與社會的交流溝通,造成青年在步入社會后與社會脫節,沉醉在網絡流行語的創造和使用過程中,以獲得虛假的自我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形成自我孤立。
2.影響青年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網絡信息時代,各種文化相互碰撞,青年在這種社會時代背景下努力尋求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努力尋求自身存在感。而網絡流行語恰好符合了青年對于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自我存在的認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愈發感受到了虛擬世界上的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很多青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影響了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由于當代青年表達渠道有限,因此政府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青年表達自我提供便捷渠道,當務之急是要開通政務微博。各級政府機關開通政務微博,讓公眾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也讓政府工作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接受人們的監督,避免因誤解產生的信息壁壘,也方便了青年的交流。還可以開展網絡問政的新媒體平臺,通過教育政務新媒體,提供在線公共事務服務,與公眾互動交流,不僅可以得到信息的及時反饋,也提高了大眾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
媒體應該從自身做起,作為大眾新聞和各種信息的傳播者,網絡媒體應該對一些社會陰暗面和消極行為進行揭露抨擊,弘揚社會正氣,引導人們糾正錯誤的價值觀,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重視和意識到網絡流行語對當代青年成長的影響,從癥結入手,幫助其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像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網絡媒體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堅持真善美,反對假丑惡,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氛圍,使當代青年的價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和價值觀中。
作為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主體,青年應該從自身做起,具備自律意識,培養網絡道德責任感,讓自己在良莠不齊的網絡環境中辨別是非,做到自控、自律,理性對待網絡流行語。青年要多接觸社會,不能沉迷于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脫節,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用自信、堅定的信念去挑戰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在不斷磨練中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