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潔
(貴州省財政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4)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然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社會市場各類人才的出現,導致人才市場過度飽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各種企事業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答案必然是能力與道德兼備的全面人才。傳統教育不僅傳授文化課程和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且涉及學生職業道德和法律的教學。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個大問題,即教師往往過于重視文化課程和課堂專業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試卷上取得好成績,有時甚至減少甚至完全占用。道德教育的時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偏差,導致學生專業知識強,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方法,利用直觀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參與。教師亦可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職業道德和法律,如演講比賽、情景喜劇表演、辯論比賽等。每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合作探究,使學生主動學習。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思維往往被禁錮,導致學生不敢輕易嘗試,習慣于等待老師發表答案,這種模式完全限制了學生的主觀思維和創造力。在現代教育理念倡導的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呼喚下,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也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在職業道德和法律課堂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學習中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缺乏體驗實踐的機會,因此大多數學生會感到課堂教學內容顯得空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對課堂的具體情況進行正確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適用的教學方案。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創設一種適合課堂的情境,情景必須生動、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生動的畫面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情境的情感。情境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角色扮演、小組游戲、演講比賽、音樂欣賞等。只有在這些情境中,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因為在其中有很多微妙的暗示。通過情景模擬,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問題解決思維模式。
活動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教師和學生創造教學所需的情境,進而提供教學所需的教材。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輔助者,應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積極觀察學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適合課堂教學的活動。這項活動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學生直接參與活動,使學生能夠有直觀的體驗和經驗,使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的直接體驗來對課堂教學有深刻的理解。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只有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掌握地位,才能真正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認真對待,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交互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一直被提倡,因為舊式教學中可能存在一個問題,即教師經常采用僵化、固定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應有的溝通。互動式教學法彌補了這一不足,因為在教授職業道德和法律時,很多學生會覺得這是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大多數學生不會認真聽,因為學生會認為暫時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當教師在課堂上驅使學生進行互動時,學生會思考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還應積極備課,并考慮何時、何時提問,以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只有通過問答,學生才能理解如何與人交談,以及當他們真正遇到道德和法律問題時如何應對。
教師可以依據“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找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者是采用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件。教師為學生布置眾多的問題,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逐漸解決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例如,教師可以講述一些“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要求學生對事件進行剖析,并且對自身進行反思,使得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得到增強,加深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從而領悟教學內容的內涵所在。而且教師項目教學法中布置的案例,都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提升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畢竟,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應勇于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開拓新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陣地,有效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職業學校學生與現代信息技術有著更多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微信和微博,構建第二屆“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陣地。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還可以加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專業教學環節,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更需要關注學生的活動和實踐,要求學生從自身開始,從身邊一點點地做起,這樣才能培養成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總之,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活動,確保“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職業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當然,如何正確把握職業道德和法律課程,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意識。更重要的是,教師應制定并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提高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