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穎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引言:大家都想達到養生的目的,所以很多人會增加一些營養,甚至會吃一些保健品,有些人會選取運動的方式,其實運動和營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的密切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營養和運動的關系,希望大家在進行運動、補充營養的時候要照顧它們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
運動,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沒有不運動的物件,也沒有能離開物件的運動。運動具守恒性,即運動既不能被創造又不能被消滅,其具體形式則是多樣的并且能互相轉化,在轉化中運動總量不變。
體育運動內容豐富,有田徑、球類、游泳、武術(指其中一部分)、登山、滑冰、舉重、摔跤,自行車等項目。
項目分類:
1.危險性大體育經營活動
跳傘、動力傘、牽引傘、滑翔、熱氣球、輕型飛機;游泳、帆船(帆板)、漂流、沖浪、潛水、飛艇、摩托艇;登山、攀巖、蹦極、探險、汽車、摩托車;射箭、射擊、弓弩。
2.其他類
羽毛球、棒球、籃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網球、排球、門球、毽球、臺球、高爾夫球、保齡球、沙壺球、橄欖球;蹦床、健美操、體育舞蹈、舍賓運動、運動保健按摩;花樣滑冰、冰上舞蹈、冰球、速度滑冰、滑雪;田徑、越野賽、輪滑、自行車、滑水、皮滑艇、救生;賽馬、舉重、擊劍、武術(含散打)、跆拳道、空手道、健身氣功;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圍棋、橋牌;釣魚、舞獅、龍舟、風箏、拔河;
許多人認為運動前不吃東西可以在運動中燃燒更多體脂肪,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對業余運動者來說,在1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前,至少需提前1小時補充300千卡營養,重點包括碳水化合物、水和電解質,尤其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它對身體儲備運動所需能量相當重要。運動強度越高,能量的消耗越明顯。運動前補給正確的食物,可幫助提升運動表現、減少肌肉損失。
中高強度運動時,容易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流失,因此建議每10-15分鐘補充100-200ml運動飲料。這樣做除了能補充水分外,還能通過運動飲料成分中的電解質與糖分,補充運動中流失的電解質、增加持續運動的糖類能量。與喝水相比,更能幫助身體留住水分、延緩運動表現下降。
建議在30分鐘內補充食物,具體視每個人的身體差異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水和電解質。假如運動中有尚未喝完的運動飲料,可在運動后繼續飲用完畢,以達到運動后促進流失的能量補充和電解質平衡恢復。
配制合理的飲食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食物,使所含營養素齊全,比例適當,以滿足人體需要。
1.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風味,有助于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制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僅富于營養,又能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糧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4.干稀飲食搭配:主食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干稀搭配,這樣,一能增加飽感,二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5.要適應季節變化:夏季食物應清淡爽口,適當增加鹽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欲,補充因出汗而導致的鹽分丟失。冬季飯菜可適當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熱能配制合理飲食的方法:
(1)根據具體情況(如性別、年齡、勞動強度),確定每日總熱能及營養需要量。
(2)根據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25%)、蛋白質(占10%~15%)所占一日總熱能的比例,分別計算其需要量。
(3)確定每日需用的營養素后,根據食物所含的營養素計劃每日膳食。
(4)根據經濟及供應情況確定每日供給主食和副食的數量。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價值。糧食在經過加工后,往往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無機鹽,而這些營養素也正是人體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只有標準粉的1/3,而維生素B1只有標準粉的1/50;與紅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
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應與植物油搭配,尤應以植物油為主(植物油與動物油比例為1∶2)。動物脂肪可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D和膽固醇,后者是體內合成皮質激素、性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原料。據最新的研究報道,膽固醇還有防癌作用。每天進食少量動物油應是有益無害的。
體育運動的發展分為體育學習階段,體育學習、體育鍛煉階段,體育學習、體育鍛煉、恢復養護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科學成果的不斷更新,促進了運動與營養的更密集科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