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4)
引言:鄉土災害是因為自然環境改變、人為因素影響等,導致局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進而對當地正常的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危害的災害行為。近年來,鄉土災害問題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將鄉土災害地理知識與地理教學相結合仍然缺乏可借鑒的經驗。這就導致許多學校的地理學科教學中,還存在對鄉土災害地理知識重視不足,融合教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探究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災害地理知識的可行性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
當前地理教學中,雖然也涉及到一些常見的災害問題,但是側重于那些全球性的、影響范圍較大的災害,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全球變暖問題等,而對于局部的、小范圍的鄉土災害,則很少涉及。由于地理教材、教學大綱中缺乏與鄉土災害相關的內容,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也很少主動講解鄉土災害地理知識。實際上,鄉土災害具有普遍性,如果這一問題未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不僅會對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還會導致災害損失的擴大化。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災害地理知識,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鄉土災害形成原因、帶來損失和處理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究興趣,這樣也可以讓學生身體力行的在防范鄉土災害中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是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在開展地理與鄉土災害的融合教學時,在選取鄉土災害案例上具有盲目性,并未選擇本地發生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鄉土災害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列舉的鄉土災害地理知識,由于本身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合教學的價值也就得不到體現。
聯系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鄉土災害地理知識教學,可引導學生展望未來社會生活和可能面臨的個人與社會問題,增強學生對鄉土災害關注的好奇心,課堂氣氛活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求新知識,發展新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應用價值。結合鄉土災害地理教學,可使學生了解家鄉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而產生責任心,野外調查活動中遭遇烈日暴曬、途中遇雨、崎嶇山路等重重困難,可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對意外情況的應變能力等。
地理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聯系,如果能夠基于地理教材內容,適當的引入鄉土災害知識,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拓展視野,營造更加多元化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則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鄉土災害的嚴重危害性,進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發動父母、朋友,以實際行動同鄉土災害作斗爭。例如,水土流失是一種常見的鄉土災害,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學習了鄉土災害地理知識后,可以在每年的植樹節、清明節、五一節等節日,在校園內、到郊區等進行義務植樹活動,防范水土流失災害,這與地理教學中“知行合一”的理念有極高的契合度。
聯系學生周圍發生的或者有可能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引起的因素、特點和規律來進行鄉土災害地理教育,使學生掌握災害的影響、應對措施等知識之后,再影響家庭以致更廣泛的人群,使鄉土災害地理知識得到普及,這樣人們在遇到災害時就不會驚慌失措,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及時地從小范圍內去降低災害的危害,減少局部范圍的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遏制災害的擴大蔓延,相對降低了大區域的災害發生率,利于大區域的環境安全,同時使小區域的環境安全得到更高的保障。
地理學科與鄉土災害地理知識的融合教學,需要以地理教材為基礎,適當的引進一些鄉土災害地理知識,明確兩者的主次之分。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準備教學課件的機會,從網絡上搜集一些鄉土災害的素材,然后結合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將鄉土災害的案例與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導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對教師布置的任務、設計的問題,進行主動的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鄉土災害的印象。通過融合教學,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有意識的關注鄉土災害。
鄉土災害地理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災害問題,在“感同身受”的氛圍下加深學生對鄉土災害的認識。鄉土災害具有個性化、地域性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選取鄉土災害案例時,必須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本地或周邊地區的鄉土災害案例。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可以降低學生理解難度,讓學生以一種更加輕松的心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學習效率也會成倍提升;其二,通過地理教學,學生可以掌握鄉土災害的形成原因、應對方法,在今后建設家鄉中也能夠提供一定的經驗支持。
鄉土災害不僅對地方的生產、生活、經濟造成了危害損失,而且也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健康安全。例如在一些山區,鄉土災害以泥石流為主,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講解鄉土災害知識,不僅要向學生講解泥石流形成原因,還要向學生傳授如何在遇到泥石流災害的情況下進行自救的措施。這就需要地理教師本身必須熟練掌握鄉土災害的防災減災知識。學校方面在開展教師培訓時,既要關注教師專業課教學能力的培訓,同時也必須結合地理課程特點,適當開展鄉土災害技能培訓。同時,在全校范圍內也要定期進行防災演練,充實學生和教師的鄉土災害防范知識。
結語:鄉土災害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災害地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鄉土災害的認識,并且學會運用地理知識防范、應對鄉土災害。近年來,鄉土災害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通過融合教學可以培養人們對待鄉土災害的正確觀念,讓學生掌握防災、減災、救災的相關知識,在應對鄉土災害、保護地方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