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永寶
(大連市古建筑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在生產建設中,或因私挖亂掘、或因填海造地、或因建設施工等積累的國土環境破壞欠賬太多。為了及時地對破壞土地恢復利用和恢復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破損山體對環境的破壞,防治地質災害,各省人民政府、各省政府辦公廳、各省財政廳等部門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及文件。
治理原則:設計方案編制因地制宜,切合實際,首先在保證邊坡及場地穩定的基礎上,再行考慮適宜區域內的綠化效果。本著立足長遠、切合實際、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的原則,使被破壞的國土環境在治理后能重新與原始生態相融合。
目標和任務:目標是通過廢棄礦山景觀修復工程的大力開展,完成可視范圍內的破損山體的治理、恢復其生態環境。任務是主要針對破損山體治理項目的環境景觀修復,減小地質災害隱患。讓生態環境為區域多效益發展添磚加瓦、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插上翅膀。
主要是對高差、坡比大的斜面和多階段間“馬道”進行放坡、清坡整形,對具有安全隱患的碎石及影響施工的樹根雜物等進行清理,使坡面、平臺保持相對平整,為后續的綠化提供良好的施工條件,保證施工期間安全,不崩塌掉塊。采用油錘配合挖掘機的方式進行施工,從上自下的方式進行清理,清理時應重點注意施工安全。
在坡面拐點和變化較大位置上按施工圖設計和技術交底確定標高測放各排錨桿標高,并標識,掛水平線,沿水平線拉卷尺按照施工圖設計測放每個錨桿,并每隔5個孔按照施工圖設計標注一個孔編號,方便施工期間建立施工記錄資料和現場管理。
采用干鉆成孔的方式,選用風動轉機進行錨桿孔的施工,送風鉆進每0.2~0.5米提拉鉆桿,方便將巖屑排出,施工中要注意塌孔埋鉆情況的防范處理。鉆孔直徑60mm,深度1000mm,間距800×800mm,正方形布置,錨桿制作完畢后應存放于干凈處備用,錨桿孔成孔清孔后立即下放,下入錨桿時要平順自然,遇阻時要退出用鉆機重新透孔,不可硬塞,避免觸碰空壁,造成塌孔或掉塊,形成包裹體,影響錨桿施工質量,錨桿采用二級16螺紋鋼筋制作,外露端應做好防腐處理。注漿用水泥漿中加入微膨脹劑以增加錨桿的使用壽命。
坡面上設置12#包塑鋼絲網并固定在錨桿上,防治局部的掉塊。包塑鋼絲網從坡頂沿坡面順勢鋪下,包塑鋼絲網網絲為12#,孔徑50×50mm;鋼絲網應伸出坡頂50cm,在坡底也應有20cm的鋼絲網埋置于平臺填土中,網間搭接寬度為20cm并用18#銅絲綁扎牢固。鋪設時拉緊網,鋪平順后,將網掛在錨桿上,用連接件或鍍鋅鐵絲鎖緊,并根據需要在錨桿中采用不同高度的整石墊塊,以使鋼絲網與坡面的距離保持3~5cm,網與網之間搭接寬度為20cm。完成網與錨桿的連接工作后,要嚴格檢查鋼絲網與錨桿連接的牢固性,確保網與坡面形成穩固的整體。
排水系統分為坡面排水溝和坡頂、坡底截洪溝,有條件的可以設置雨水調節池兼顧后期養護灌溉。為了將坡頂以上的雨水排走,減少降水對坡面的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減少雨水下滲影響邊坡的穩定性和植被的成活率,山坡頂部設置一道截洪溝,沿邊坡坡面縱向按設計設置排水溝連接坡頂、坡底截洪溝,使大氣降水及時排除到場地外,山坡坡度大,斜坡排水溝應在溝底設置消能池,減緩水流速度。排水溝及截洪溝采用C25噴射混凝土制成,內包12#包塑鋼絲網,網孔大小為50×50mm。
對坡間“馬道”等平段進行穴狀客土,客土厚度大于200mm。開挖直徑400mm,深200mm的種植穴,種植常綠樹小苗、三葉地錦和五葉地錦,防止水土流失。選用二年生、無病害的樹苗,種植間距1.5×1m,梅花形布置。
對相對平緩的區域回填種植土,模擬生態組團種植落葉喬木、常綠樹、花灌木等,花灌木采用耐干旱耐貧瘠的品種,地被多采用好養護不用修剪的進行綠化處理,裸巖部分坡底栽植三葉地錦和五葉地錦混栽,對裸巖攀爬覆蓋處理。
新植的喬、灌木第一年以至頭三年春季能否保證灌溉是其成活率的關鍵。而水利工程又是保證植物成活率的關鍵。水源應為附近河流地表水,保證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以滿足種植工程需要。
對修整后穩定的邊坡坡面進行液力噴播。噴播的種子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野草等,物種定位為灌草型根系強物種群落,選用冷暖、豆、灌木混合噴播方案。利用噴射機將混合均勻的有機基材充分噴于坡面,其鋼絲網之上要保證有3~5cm的基材,根據邊坡的巖性可相應調整噴射厚度,以保證有機基材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足夠的養分及水份。基材噴射完成后,待其自然風干4~12小時,才可進行面層的混合種子噴播工作。噴播混合種子采用國際上稱為“水力播種法”的方案。總噴射厚度斜坡面一般為150mm,“馬道”等平段為200mm。最后是無紡布覆蓋、霧化噴灌、施肥養護,待幼苗長至5~6cm或2~3片樹葉時,再逐步揭布進入常規管理階段,養護期一般3~4年。
通過對廢棄礦山景觀修復治理,可使區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結束昔日“大風天漫天刮灰、下雨天到處是泥”的礦區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綠意盎然,人們在樹林綠地休閑娛樂”的美景,巨額工程資金的投入將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通過對廢棄礦山景觀修復治理,吸引企業落戶更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需知美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文社會、經濟發展的根基,更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原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