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
(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 400030)
對于博物館的文物來說,每一件都擁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文明價值,不僅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而且還是文化和精神的一種延續和展示。對于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來說,更需要一些科學合理的措施,從而保證文物不會受到損壞,使文物能夠充分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而且,對于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通過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來優化保護管理工作[1]。
對于文物保護工作來說,不僅是因為文物是在歷史的前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見證,而且是傳承歷史文明的重要媒介,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對于我國的文物來說,每一件都從不同方面展現出來了我國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具有特殊的內涵,并且有著強大的歷史感染力,可以通過文物使得我國人民群眾感受到我國精神文化的傳承和價值,而且在展現形式上更加直觀和形象。所以說,對于我國的文物保護,是為了傳承我國文物的文化教育作用,通過文物展覽來使我國人民群眾能夠凝聚起來,通過這些文物的展現來使我國的社會精神文明得到建設,增強我國人民群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隨著當前社會一些文化遺產的消失,文物的保護是對于我國文化遺產的一種豐富。當然,文物保護更多的需要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相應的提高對文物保護的認識,并且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是博物館進行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2]。
我國在推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對一些文化遺產的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導致很多文化歷史古跡,包括一些歷史建筑都遭受了一定規模的毀壞,也不利于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而且,很多歷史文化古跡也是文物,包括其中所蘊含的文物軌跡和文物特征都晚到了破壞,給我國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當然,還有很多人民群眾不懂得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和措施,導致很多文物不僅沒有及時的被發現,而且還阻礙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還有很多商人私底下進行文物的買賣,導致一些不了解文物價值的居民參與到文物的販賣工作中,甚至認為文物是私人物品,不屬于國家,在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過程中進行阻礙,使得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困難[3]。
對于我國目前很多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來說,在工作能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欠缺,而且對于一些文物的檢修工作也不能很好的進行,導致很多文物在遭受毀壞之后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修復,使其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作用。而且,很多工作人員在職業素養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多博物館在挑選工作人員時也沒有進行嚴格挑選,并且也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教育,對于相關的制度的確立也不夠嚴謹,導致很多工作人員存在不當的工作行為[4]。
首先,要完善我國對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文物私自買賣和毀壞行為進行嚴格的規定,通過法律的效力約束人民群眾的行為。博物館還要做好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讓人民群眾了解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宣傳進行全民參與這項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而且對于一些經濟活動對于文物的破壞也要進行嚴格的規范,尤其是對于一些歷史古跡周邊環境要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并且及時的發現文物,進行保護。
對于博物館一些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應該做好相關的建設。首先,對于工作人員的挑選過程中,制定嚴格的門檻,挑選一些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工作人員。而且還應該做好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和教育,尤其是對于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要確保工作人員具備文物保護的能力,對于一些遭受毀壞的文物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且能夠及時的進行修復和解決。還應該進行定期考核,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對文物進行更好的保護。
結語:綜上所述,對于我國當前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博物館的相關建設,更多的需要全民參與,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增強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從而實現對文物更好的保護。所以說,博物館在對文物進行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相應的工作,對自身的保護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和改進,結合人民群眾的保護管理工作,充分的發揮出來文物保護工作的作用,使得我國的文物可以發揮出來更高的作用和價值,促進我國社會精神文明的相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