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祺
(上海市嘉定區群眾文化館,上海 201800)
為了滿足公共文化管理要求,相關部門要積極建構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流程,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不同層級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落實分級管理模式,保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能建立整體的文化配送機制,才能進一步提升文化傳遞的功能,有效發揮文化館的時代價值。基于此,在分業管理格局內,全面提升文化配送效能是順應時代發展和進步趨勢的必然選擇,也是文化部門和文化管理系統需要長期關注的目標,建構完整的文化設施監管機制,提升文化設施利用率,發揮文化效能,共建健康發展的文化環境[1]。
正是因為群眾活動的種類和樣式較為多元化,因此,要想實現精準采集配送需求的目標,就要建立更加集約化的文化配送模式,從而提高群眾文化監管的實效性。
第一,打造系列化群眾文化的精準采集配送體系。對于活動組織工作而言,組織過程并不僅僅需要良好的技術支持,也需要文化館從宏觀的層面出發,有效將策劃文化活動和當地文化特質進行融合,從而將文化事業引領目標作為監管機制,并且有效落實新穎多樣化的文娛活動,發揮文化館的時代優勢。例如,上海地區就將社區文化、傳統文化以及高雅文化進行了融合,文化館發揮了統籌協調的作用,形成文化合力,共同提高文化效能的精準采集以及配送。
第二,打造層次化群眾文化的精準采集配送體系。對于文化活動而言,群眾文化活動中群眾是主體,基礎性文娛活動是載體,因此,設計活動的過程要充分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而落實因地制宜的監管機制,充分迎合區域內人們的文化需求,從而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2]。基于此,在推動團隊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精品的衍生也是較為關鍵的項目。例如,目前較為常見的年文化節、文藝團隊文化匯報演出等,都是將群眾作為文化傳播活動的核心和主體,建立健全完整的群眾文化活動規劃,以保證精準采集配送需求,
第三,打造品牌化群眾文化的精準采集配送體系。對于群眾文化活動而言,要想提升活動的時代價值,就要積極整合活動資源,并且打造良好的品牌效應,積極建設新型活動品牌,從而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主旨和目標都能得到協同管理,從而優化文化配送效能。不僅僅要進行定期的主題宣傳,也要充分考量地域發展特色,并且將策劃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特色結合在一起,實現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要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全面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品味,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并且將公共財政作為支撐體系,有效落實公共文化服務模式,保證文化品牌建設工作落實到位[3]。
第一,要實現創新文化服務模式。在群眾文化服務資源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服務資源整合機制,確保能積極探索配送管理,有效避免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到位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創新免費服務方式能結合公共文化配送機制進行統籌監管,維護服務針對性和時效性,并且將優品和精品作為差異化監管工作的重點,有效對文化人才資源等給予重視,真正意義上推進點單項目、配送項目、評估項目協同監管的互動化文化活動管理模式,并且進一步實現文化服務模式的轉型,維護共享化轉變機制,實現精準采集配送需求的目標。
第二,要構建信息化公共服務網絡。要將三網融合技術作為關鍵,切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以及網絡化建設水平,確保文化館能與時俱進,進一步夯實數字化現代公共文化供給網絡機制,從而避免信息溝通不暢通的問題,全面建構文化管理規劃。并且,要借助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路徑規范文化服務信息的公布路徑,從而提高文化效能配送的精準性。
為了提升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能力和落實效果,也要積極進行文化人才資源的整合處理。一方面,要聯合當地各大院校進行人才渠道的監管,確保能發揮文化人才作用,利用多樣化形式提升人才效能[4]。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間文化人才資源體系,從而創設尊重文化、尊重文化人才的管理氛圍。
總而言之,要想滿足精準采集配送需求,文化館就要發揮文化帶頭作用,打造更加突出的管理機制和控制結構,確保文化服務效能有所提升,從而建立服務探索管控模式,實現供給研究工作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