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藝術得到了快速而良好的發展,聲樂藝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著藝術歌曲等新的聲樂體裁的出現和迅猛發展以及歌劇的大繁榮,促成了一大批音樂家的產生和眾多優秀的聲樂作品涌現。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追求個性的解放,通過客觀的抒情題材,用音樂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在題材和風格上較古典主義有了很大的革新,創作題材可分為四類:一是以神話為題材,早期代表作有韋伯的《自由射手》、《奧博龍》,梅耶貝爾的《惡魔羅貝爾》,達爾戈梅斯基的《水仙女》,發展到高峰期時就以瓦格納為代表,神話題材也發展到相當的高度以《漂泊的荷蘭人》最為經典。二是以文學作品為題材,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新題材,作曲家在創作歌曲時,常會選擇文學家的詩歌作為歌詞,代表作有《圣母頌》、《詩人》、《菩提樹》等;三是以愛情為題材,代表作品有《詩人之戀》、《你怎么是我的女王》、《桃金娘》;四是以民主與愛國主義為題材,代表作有《唐克雷蒂》、《威廉·退爾》。
浪漫主義時期,舒伯特將人聲與伴奏提升到同等高度,他賦予鋼琴伴奏新的生命。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在創作時,對鋼琴伴奏的寫作做出大的突破,著重體現出主觀的浪漫特色,使其節奏、對位、節奏上都打破原有的規則,將詩歌、旋律和伴奏成為和諧統一的整體。
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的歌詞與旋律得到緊密結合,我們以《貞潔女神》這首詠嘆調為例,它的第一部分中歌詞這樣表述:“貞潔女神,銀色的光輝照耀樹林,照耀神圣古老的樹林,你的容貌,美麗的容貌轉向我們,沒有遮擋烏云……?!备柙~要表達的是女神圣潔的形象以及她對愛情的渴望之間的矛盾,這部作品的音樂部分圍繞著歌詞進行寫作,骨干音簡單、清晰,旋律音周圍復雜的裝飾音描繪出她渴望愛情的矛盾內心,如回音、上下環繞音等。
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在創作時為了適應不同題材的音樂創作,節奏的變化上也頗為豐富,為了更好的表現題材和故事情節,作曲家在創作時花了諸多心思,他們常常用多種節奏型及表情記號,來凸顯音樂作品中人物的內心,從而讓整個音樂達到較為完美的音樂效果。
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調性變化豐富多樣,諸多作曲家通過調性來刻畫人物形象。有些作品通過調性變化來轉換情緒。如《忠實的愛》這首歌曲,第三段由e小調轉為降E大調,結束的部分由轉回到e小調,轉調是為了凸顯歌曲痛苦的基調?!恩V魚》是三段式的歌曲,首尾兩段調性為大調色彩,中間部分調性為小調色彩,這里的調性變化主要是為了凸顯漁夫這個人物的狡猾。
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由于作曲家眾多,創作題材頗為豐富,因此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也是風格各異的,在演唱的過程中,對歌者氣息支持及運用都要很高的要求。當歌者演唱到速度較慢的部分,需要換氣不用過快,不能吸的太深,以免造成不平穩的感覺,讓作品聽上去缺乏流暢感和持續連貫的感覺。當歌者演唱到速度較快的部分,需要換氣快還要吸的深,如果吸得淺,就會給聽眾一種慌亂的感覺。當演唱到快慢交替的部分,則需要很好的運用“偷氣”的技巧。
聲區統一是建立圓潤、豐滿、華彩聲音的必要條件,只有達到了聲區完全統一,才能表現出賦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妙動聽的聲音。不論是高、中、低音怎么變換,歌者都要在演唱時保持音色的一致性與完美性。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中含有大量的上下音階的進行,因此要完美掌握好過度音的發音技巧。
連貫性在美聲唱法中十分重要,它是唱好聲樂的基礎。聲音的連貫性,像一條線,演唱的過程中不能忽強忽弱,也不能一股一股的冒出來。關于連貫性,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聲音的角度方面,在演唱時聲音的平穩、連貫,可以很好的避免換聲點音色不統一;二是音樂情緒上,我們常說聲斷情不斷,就是要讓情緒保持連續且不間斷。
中國歌者演唱國外的聲樂作品,語言的發音是尤為重要的,演唱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也是如此,當咬字不清晰或是發音不準確時,都會使得演唱失敗。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由于國家的不同,語言風格特點也不同,意大利語的歌曲占絕大部分,我們除去重視音色和情感的變化只缺愛,語言修養也必須得到重視。在演唱德語、法語歌曲時,喉音要重一些,咬字要有棱角一些,在演唱時把控好語言的特色,做到唱什么像什么。
在演唱浪漫主義時期的聲樂作品時要注重聲音的抒情性與歌唱性,這一時期的歌曲大部分以藝術歌曲、歌劇、夜曲無詞歌等形式為主,表現的內容多是抒發美好的情感,因此在聲音的表現力和氣息上都要有很好的控制。特別是在演唱藝術歌曲時要注意聲音的細膩、幽靜、浪漫,要不作品的意境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