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妍 唐懷蓉 雷亞莉 祝愿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1.華西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 2.健康管理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并與氣道和肺組織對有害氣體或顆粒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這種破壞性肺部疾病對全身系統的影響不容忽視,也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最早的國際經濟學評價項目“直面慢阻肺”2003年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北美和歐洲慢阻肺患者直接和間接費用合計每年每人平均5646美金[2];據估計,2020年慢阻肺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和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3];即使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美國和加拿大,該病均為第四位死因[4-5]。慢阻肺患病率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均有差異:我國對20245名成人調查發現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8.2%[6];日本18歲以上成人患病率為0.9%[7];法國患病率在1.0%-11.1%[8];波蘭40歲以上人群有慢阻肺跡象的占9.3%[9];愛爾蘭受影響人群達44萬占10%[10]。為了解成都地區人群對慢阻肺知識知曉情況,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6年10月8日~12月20日對健康體檢人群進行問卷調查,以期更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促進疾病預防。
1.1 調查對象 2016年10月8日~2016年12月20日來我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體檢中年滿18周歲以上,并愿意配合調查者作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內容 結合中國人群慢阻肺相關危險因素[11-13],調查問卷的重要內容由體檢人群的基本情況和慢阻肺相關知識情況兩部分組成。體檢人群的基本情況包括調查對象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慢阻肺的認知情況分為12個問題,見表1。
1.2.2 實施方法 對年滿18周歲以上愿意配合調查的體檢人群,由本中心技師以問卷方式開展調查,在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技能培訓、項目培訓、問話技巧培訓。統一培訓后,對體檢人群進行訪談并發放問卷,當場審核后收回問卷。
1.3 統計學分析 用百分比描述認知情況;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或t檢驗(計量資料)進行認知情況的比較,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慢阻肺的認知情況調查表Table 1 Questionnaire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2.1 慢阻肺知曉情況 各問題均有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相關知識(P<0.001),其中,除吸煙或被動吸煙、空氣污染是發生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及咳痰為慢阻肺的常見癥狀外,其他知識的知曉率均低于30%(P<0.001),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的認知情況 [n(×10-2)] Table 2 COPD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注:P1為與知曉率50%比較的P值;P2為與知曉率30%比較的P值
2.2 不同調查對象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2.2.1 不同性別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的知曉率 除喘息和胸悶(P=0.400)、氣短或呼吸困難(P=0.249)、慢性咳嗽(P=0.150)和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測(P=0.120)外,其他內容男性和女性知曉率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知曉率均為男性低于女性,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的知曉率[n(×10-2)] Table 3 Gender-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2.2.2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認知情況的年齡差異 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認知情況的年齡差異Table 4 Age difference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2.2.3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相關知識知曉率的職業差異 不同職業人群各項內容知曉率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為企業員工最低,見表5。
2.2.4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相關知識知曉率的文化程度差異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知曉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2.3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5561份,收回5561份。其中男2997人,女2564人;年齡19~85歲(44.6±11.2);文化程度:高中(中專)以下1672人、大專1657人、本科1992人、研究生及以上240人;職業:公務員733人、事業單位員工696人、企業員工1559人、退休1550人,其他1023人。

表5 不同職業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的知曉率[n(×10-2)] Table 5 Vocation-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本次調查了5561名成人(19~85歲,均數44.6歲),性別比1.17:1,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員工、退休人員和其他(1.05:1.00:2.24:2.23:1.47)等各種職業,文化程度涵蓋從低到高各類別,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成都市戶籍人口不分年齡段男女性別比為0.99:1,全省戶籍人口不分年齡段男女性別比為1.06:1[14];此次調查成年人男女性別比為1.17:1,由于成都地區男性吸煙率較高[15-16],而吸煙是慢阻肺的危險因素之一[8,17-18],本次調查人群是呼吸系統疾病認知調查難得的樣本。

表6 不同文化程度調查對象對慢阻肺的知曉率[n(×10-2)] Table 6 Education level-specific awareness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調查對象對慢阻肺各項內容的知曉率均不及50%,且對75%的內容其知曉率不及30%。本次調查對象是到成都市三甲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屬于對自身健康狀況相對關注的居民,其相關知識知曉率應好于居民總體水平;此外,對成都市社區慢阻肺患者進行的調查顯示,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僅占17.6%~47.9%[19]。另一方面,成都地區40 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9.56%,高于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8.2%)[6, 20];對成都地區慢阻肺患病危險因素的城鄉對比研究發現,成都地區慢阻肺患病率農村高于城市,且農村患者吸煙率等危險因素水平高于城市[21],可見慢阻肺的健康教育需求巨大。
除慢阻肺癥狀和早期發現(肺功能檢測)外,其余內容男性和女性知曉率均有差異且均為男性低于女性。調查對象在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的易患人群(吸煙或被動吸煙、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遺傳因素)等認知上存在年齡差異,其中“吸煙或被動吸煙”與“空氣污染”認知較好者年齡較小,“什么是慢阻肺”及慢阻肺的易患人群(“呼吸道感染”、“遺傳因素”)方面認知較好者年齡較大。成都地區40-70歲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且年齡段增加等與慢阻肺患病有關[20]。提示需要加強男性人群健康教育,在普遍宣講慢病知識的同時,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設計內容側重不同的健康教育材料。不同職業人群在各項內容上的知曉率均有差異且均為企業員工最低,提示健康教育重在進企業,可以聯合企業的職工保健或職業衛生與防護相關部門開展健康教育。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對半數內容的認知存在差異,包括:“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易患人群中的“吸煙或被動吸煙”與“空氣污染”,慢阻肺的癥狀(“咳痰”、“喘息和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以及早期發現(肺功能檢測)等。提示需結合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開展慢阻肺的健康教育,包括內容設計及教育形式等,達到健康教育先行,預防疾病關口前移。
本文資料顯示,慢阻肺的健康教育需求巨大;尤其需要加強男性、企業員工相關知識的宣傳,并結合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開展形式各異的慢阻肺健康教育,達到健康教育先行、預防疾病關口前移的目的。
[1]Lopez-Giraldo A, Rodriguez-Roisin R, Agusti 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golden decade.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medicina clinica, 2015, 144(11):507-513.
[2]Halpern MT, Stanford RH, Borker, R. The burden of COPD in the USA: results from the Confronting COPD survey[J].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3, 97: S81-S89.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 6 (2): 67-80.
[4]Barr RG, Celli BR, Mannino DM,etal. Comorbidities, Patient Knowledge, and Disease Management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COPD[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122(4): 348-355.
[5]Hernandez P, Balter MS, Bourbeau J,etal. Canadian practice assess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specialist physician perception versus patient reality[J]. canadi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3, 20(2):97-105.
[6]Zhong Nanshan, Wang Chen, Yao Wanzhen,et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7, 176(8): 753-760.
[7]Omori H, Yoshimoto D, Kumar M,etal. Prevalence, awar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PD at-risk status among adults in Japan[J]. 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 2016, 16(4):501-512.
[8]Giraud V, Ameille J, Chinet T. Epidemiology of COPD in France[J]. presse medicale, 2008, 37(3):377-384.
[9]Sliwinski P, Puchalski K.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awareness of Polish society. Report from the public opinion survey by the Polish Respiratory Society and TNS Polska[J]. Pneumonologia i alergologia polska, 2015, 83(1):1-13.
[10] Rajgopall R, Migone C, O'Connor M,etal. A Survey of Lung Health and COPD Awareness amongst Participants at a Mobile Spirometry Clinic[J]. Irish medical journal, 2015, 108(8):246-248.
[11] 李婧辰,張梅,李鎰沖,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6, 8(12): 22-26.
[12] 孫沛,丁毅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及發病機理研究進展[J]. 海南醫學, 2015, 25(9): 1324-1327.
[13] 冉丕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險因素與社區綜合防治[J]. 實用醫學雜志, 2014 , 30(1) : 4-5.
[14] 四川統計年鑒2015, http://www.sc.stats.gov.cn/tjcbw/tjnj/2015/index.htm.
[15] 秦方,張靜,阮蕾,等. 成都地區心血管病綜合危險因素調查常見危險因素現狀——7288例人群分析[J]. 四川醫學, 2002,23 (3): 234-236.
[16] 張繼昌,劉兆煒,汪洋,等. 四川省成年居民吸煙與被動吸煙狀況調查[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09,4 (3): 18-21.
[17] Mun SY, Hwang YI, Kim JH,etal. Awarenes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urrent smokers: a nationwide survey[J].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 30(2):191-197.
[18] Al Omari M, Khassawneh BY, Khader Y,et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adult male cigarettes smoker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Jord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4, 9:753-758.
[19] 胡紅霞,曾雪峰,陳鋒,等. 成都市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認知和治療現況調查[J]. 中國醫療前沿, 2013, 8(5): 117-118.
[20] 廖曉陽,王偉文,彭大慶,等.成都市城鄉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狀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 2015,42(9): 1543-1546.
[21] 廖曉陽,彭大慶,王偉文,等. 成都地區COPD患病危險因素的城鄉對比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46(2):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