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旗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 船員培訓中心,山東 青島 266404)
港口碼頭等起重作業設備(如圖1所示)的使用過程中,會隨之產生大量報廢起重機械用鋼絲繩(如圖2所示)。對這些報廢鋼絲繩進行再生資源利用,產生新的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并保證其過程的安全性與高效性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技術改造及工屬具革新工作。

圖1 港口門座式起重機

圖2 起重機用鋼絲繩
將廢舊鋼絲繩單股松開,利用鋼絲校直與軋花設備進行校直與軋花后,再利用絲網編織設備編織成鋼絲網(如圖3、圖4所示),從而實現廢舊鋼絲的再利用。鋼絲軋花過程中,鋼絲繩產生彎曲變形,外力撤銷后產生回彈,造成軋制后的鋼絲彎曲與扭曲,同時還需考慮避免軋制力過大造成鋼絲繩強度不夠或折斷現象,重點需要保證軋花產品在10m長度內花型面一致度小于90°,如圖4所示,保證絲網編織質量與平整。

圖3 鋼絲網成品

圖4 鋼絲網樣品
鋼絲軋花與編織設備品種繁多,有軋花與編織一體的設備,也有軋花與編織分體的設備。分體設備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成本低等特點。對于非專業從事鋼絲網編織的生產環境而言,軋花與編織設備實行分體是比較合適的。在保證安全、效率與質量的前提下,文章涉及提到一款簡易型鋼絲軋花設備的技術改造工作。
在實際生產過程,按照要求需軋制如圖4所示的鋼絲。鋼絲軋制的前端需要進行鋼絲校直,并保證軋花產品在10m長度內花型面一致度小于90°。為解決已有的簡易鋼絲軋花設備效率低、質量不穩定、勞動強度大等問題,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并確保設備操作的安全性。
(1)導向部分改造。為了減少軋制質量缺陷,保證軋花產品在10m長度內花型面一致度小于90°。增加鋼絲軋制的前后導向裝置(如圖5、圖6所示),減少人工牽絲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消除安全隱患。

圖5 前導向裝置

圖6 后導向裝置
(2)傳動部分改造。改變原機傳動、軋花等關鍵部件結構,使設備便于操作。
原結構原理圖如圖7所示。

圖7 原結構原理圖
改造后結構原理圖如圖8所示。

圖8 改造后結構原理圖
通過技術改造后的簡易型軋花機,鋼絲通過前置導向裝置,進入到軋花輪中,完成軋花后從后導向裝置中輸出。減少了產品在平面內的扭曲度,同時將剛性傳動軸改為柔性,降低了加工中的振動與設備的不穩定,提高加工質量,調整方便,滿足使用要求。
經過技術改造后,徹底解決了原機存在使用中調試難度大時間長、軋花產品質量差、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隱患等問題。經濟效益:改造后壓花機提高生產效率3倍以上,節約人工50%以上。年新增經濟效益數萬元。鋼絲軋花機工作現場如圖9所示。

圖9 改造后軋花機工作現場
青島港集團加工廠與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對生產中急需破解的“廢舊資源再利用難題”——軋花機實施了技術改造,經過試驗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使用證明,該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了原機存在使用中調試難度大時間長、軋花產品質量差、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隱患等問題。經過改變原機傳動、軋花等關鍵部件結構,使設備便于操作,不但提高軋花產品質量,保證產品在10m長度內花型面一致度小于90°;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人工牽絲操作,提高生產效率3倍以上,節約人工50%以上,年新增經濟效益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