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松 陳文


“老一代觀眾和年輕人心目中的印度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樣子。”《大篷車》《流浪者》,是不少中年觀眾的印度電影記憶,而新一代觀眾認識的更是《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以及正在國內上映,累計票房已超越印度本土票房的《神秘巨星》。新世紀以來的印度電影更加兼具傳統與創意,即使是歌舞,也不再隨心所欲,而是漸漸融入故事,現實主義成為了印度電影成功背后的“神秘巨星”。
現實主義是寶萊塢“神秘巨星”
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這些電影普遍具有喜劇元素,但同時又是正劇。這種“不沉重的現實主義”可以說是如今寶萊塢爆款電影的“新標簽”。
以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為例,影片以3個特立獨行的大學生為主角,雖然表面上延續了寶萊塢歌舞風格,但反映的卻是有全球性的青年教育問題?!段业膫€神啊》從“科幻”角度,犀利地諷刺了印度宗教愚昧的一面。2017年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則聚焦教育與階層的話題,講述一對父母為讓女兒上好學校,被迫扮演不同階層角色的故事。
2015年,被中國影迷譯為《印度愚公》的電影重現了一名印度比哈爾邦農民為悼亡妻開山修路22年得償所愿的動人經歷,主角原型曾被政府授予重獎,去世時還被施以國葬,也促成政府加快當地基礎建設的步伐。
近些年來,寶萊塢更是挑戰各種“登不上臺面”題材的電影。去年由當紅影星阿克謝·庫瑪爾主演的《廁所:一個愛的故事》以“荒誕”的手法反映印度“廁所革命”的艱難:新婚之夜,新娘被一群婦女邀請結伴到村邊的野地里解手?!安荒茉诩抑薪◣?,因為家里有神佛供奉”,這種在印度農村很具普遍性的習慣思維被展現在《廁所》中。《廁所》不出意料地成為去年印度現象級電影,其主題迎合了莫迪政府近年來鼓勵興建廁所主張。更有印度社會學者分析稱,影片的啟示意義在于女性意識的喚起,只有她們主動地去爭取自身基本權益,社會變革才會到來。
作為寶萊塢老牌偶像派演員,庫瑪爾不僅在《廁所》中放下身段,在即將于2月初上映的《護墊俠》中,他更會為衛生巾代言。這部以印度廉價衛生巾生產機發明者阿魯納查拉姆為藍本的電影,同樣未映先火。
中國人的“印度記憶”
印度電影可以說是最早出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國外“爆款”。早在1955年國慶6周年之際,文化部曾舉辦過一次“印度共和國電影周”活動,獲得第6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首部在海外打響知名度的寶萊塢電影《流浪者》,作為第一部引進片在國內上映。這部超過3小時的黑白片由長春電影制片廠譯制后被分割為上下集,在全國公映并引起很大的反響。
24年后,中國觀眾迎來《流浪者》重映,很快在全國掀起一股印度片熱,影片反映了印度等級社會的殘酷現實,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血統論,引起國人的強烈共鳴,其中的歌舞表演也以超現實的浪漫氣息讓中國觀眾興奮不已,只要“拉茲之歌”插曲一響,幾乎所有人都會跟著一起哼唱起來。
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先后有近30部印度電影被引進國內,并由中影、上影、長影、八一制片廠等譯制。其中以《大篷車》影響最為深遠,幾乎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這部宣揚自由愛情觀的印度歌舞片,火辣的吉卜賽風情,熱烈的愛情橋段,華麗的場景都曾經刻入一代中國觀眾的內心。
印度電影的轉變
不難看出,老一代心目中的寶萊塢經典,也不乏有反映社會的現實主義題材。然而上世紀末,由于歌舞成為印度電影的主要標志,中國觀眾漸漸對其感到疲倦。為何經典印度電影中歌舞占這么多?業內人士介紹稱,由于印度本土大多信奉印度教,而舞蹈的化身濕婆是印度教中三大神之一,歌舞在印度人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寶萊塢在海外影響力逐漸增大,印度電影也重新走入中國觀眾的視野。這些有笑有淚的生活化電影,比歐美片更貼近中國觀眾的生活背景,也讓不少人吃膩了好萊塢大餐后,開始樂于品嘗有民族風味的寶萊塢正喜劇。這些電影也更因中印文化的共性,易打動中國觀眾的內心。
拉·奈爾拍攝于2001年的《季風婚宴》在次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開啟了印度電影接軌全球化的新旅途。在這部圍繞新德里一家人籌備女兒婚禮的劇情片里,沒有華麗的歌舞,也沒有通俗的言情,而是充滿當代印度的種種社會沖突,如年齡代溝、外來與本土文化的交鋒等等。
之后,中國觀眾便認識了阿米爾·汗一系列高口碑電影。2011年公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盡管早在2009年就在印度國內上映,但依然在華拿下1400萬元的票房。2015年上映的《我的個神啊》一舉取得1.1億元票房。這些用歌舞喜劇裝扮、實則反映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轉變了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印象,也令新一批中國寶萊塢影迷誕生。對于不少中國觀眾來說,寶萊塢不僅僅是一個拍電影的工廠,也是讓中國人了解印度的一個窗口?!?/p>
環球時報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