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恒山
摘 要 平安校園建設是深化平安中國“民族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作為向社會源源不斷輸送高層次人才的基地、推動科技進步、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的生力軍以及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和孕育時代先進文化的搖籃,其平安校園的建設在平安中國建設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維護安全穩定的工作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開展“平安北京”建設的總體部署,推動首都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科學發展,我校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部門的聯合指導下,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建設活動,努力營造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為首都安全穩定和平安中國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 平安校園 校園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08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 Campus"
ZHENG Hengsh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ecurity Office,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epening peace China "national dre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o the society Everfount conveying high level talents base, new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and promot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gave birth to the era of cradle of advanced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ampus in peace with the status and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maintain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work of the spirit and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 "safe overall deployment of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stable work of science, our school in the joint guidance departments of the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ampus" activities peace, and strive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environment,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apit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ace China.
Keywords safe campus; campus construction
1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的意義
中國目前處于轉型期,社會出現一些不和諧因素。領導人高度關注平安中國,實際上就是關心老百姓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安全,讓人民生活得平靜、美好、和諧。只有創建一個平安的中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有了最穩固的保障。高校作為中國社會文化的開拓者、倡導者、領航者和示范者,是社會各個群體的目光焦點,它的安全與穩定,對社會安全穩定的認知具有巨大的輻射與連帶作用。發生在高校特別是大學生身上的安全事件,往往會引起全社會的集中關注,如大學生的自殺、傷亡事故乃至大學生犯罪案件,都容易受到大眾傳媒和坊間輿論的青睞而迅速成為一段時期內社會熱議的話題,進而影響人們對當前社會安全局勢的判斷與行為。而高校整體形勢的穩定狀況更被認為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在我國,高校穩定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其對大學及學生發展的內在意義而成為關系社會和政治穩定的根本問題。高校大學生來自各個地區、各個社會階層,他們能較全面地反映民眾的不同生活狀況與訴求;他們思想觀念較為多變,對社會的關注需求明顯呈上升趨勢,同時理想主義與教條主義的思維特征也較明顯,行動力強,容易在觀念和行為上產生異動。
從我國近現代以來,學生一直走在社會變革的前沿,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時也曾被利用和引導,影響社會穩定大局。高校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其發展的根本目標和評價標準,也在于上述三點的成果。正如整個社會及其中任何一個單位的發展一樣,高校事業的發展需要以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作保障。高校安全是師生在校學習工作生活的第一需求,是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是評價高校環境的重要指標;而高校穩定的實質是政治上的安定團結,核心是師生的思想穩定,關鍵是師生心態和情緒的穩定,基本標志是良好的教學和生活秩序,目的是保證學校乃至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
高校的安全與穩定不僅是學校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學校事業發展的成果體現。“平安校園”的創建工作包含六大體系的建設,一是整合優化學校組織領導體系,強化對安全穩定工作的領導和統籌;二是健全完善學校維護穩定工作體系,鞏固和發展校園持續穩定的局面;三是建立涉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全力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四是建設校園綜合防控體系,不斷提高整體防控水平;五是完善校園安全教育、管理和服務體系,最大限度減少不安定因素。通過開展“平安校園”創建工作,鞏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組織協調、基層單位分工負責、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安全穩定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機構人員齊備、責任措施落實、管理服務到位、組織保障有力的安全穩定工作體系,促進校園平安和諧,真正做到“大事不出,小事減少,管理有效,秩序良好”。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的提出,不僅順應了這一趨勢,而且也對新時代提出的安全穩定工作新要求進行了有效的回應。首先,新的時代環境給高校的安全穩定帶來了新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各個高校都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校園的安全問題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校園的開放程度日益加強,校園環境日趨復雜化,后勤等單位管理經營方式社會化程度加深,大量校外閑雜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進入校園,給校園治安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增加了對校園特別是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的威脅。而在校外特別是學校周邊,受制于整個社會的管理赤字,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無序性增加,城市化等帶來的問題也難免對學校產生影響。各種社會問題出現了指向校園的趨勢,侵害大學生人身財產的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大學生面臨的校園安全環境不容樂觀。
2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的基本方針
2.1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安全穩定工作應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作為學校實現發展目標的前提性工作。“平安校園”的創建的重要目標就是加強高校兩級領導體系對于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視與認知,提升安全穩定在學校及校內各院系、各部門的地位,使全校領導干部、師生員工都能明確“安全第一”的意識,從而形成“平安校園”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要堅持 “抓早抓苗頭”的工作要求,將安全穩定工作做在頭里,防患未然,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群體性沖突、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嚴防安全穩定事件發生、擴大和升級,不斷提升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各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2.2 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堅持“邊治理、邊教育,邊整改、邊規范”,打防并舉,既要通過雷霆手段及時解決實際問題,又要通過建章立制不斷完善長效機制。
充分調動發揮各基層單位及全體師生員工群防群治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與力量,落實主體責任,統合“三防”,確保校園和諧穩定。
2.3 突出重點,面向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分析把握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集中力量首先解決,根據自身具體條件發現隱患、研究對策、解決問題。
要結合學校實際,從學校建設發展大局出發,把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平安校園”創建工作滿足廣大師生對平安和諧校園的新期待,不斷提升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實效和水平。
3 “平安校園”創建的展望
3.1 樹立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治校
要充分發揮學校法律顧問室的作用,在出臺新規新制、解決校內外矛盾糾紛時堅持以法律為準繩,依法治校;在師生員工及家屬區住戶間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確立全校法治氛圍。
要正確處理好社會管理與服務群眾的關系,自覺強化人權意識、證據意識、程序意識和自覺接受監督意識,進一步規范管理行為,強化監督制約,堅持嚴格、公正、透明的原則,讓師生員工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要善于把“平安校園”建設中的成熟做法上升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善于發揮校規校紀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依規化解校內矛盾、預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校內秩序、維護校園和諧穩定。引導師生員工依法表達訴求,鼓勵通過仲裁、調解、訴訟等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
3.2 推動信息共建,實現數據共享
在高校現有“平安校園”管理服務中心基礎上搭建全校信息一體化平臺,在增強數據接收與行動反應能力的同時,整合儲備安全穩定所涉人、地、事、物、案、組織、環境、資源等數據。實現資料數字化、檔案數據化,便于統計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為工作持續改進提供了基礎;通過部門數據互聯共享,既保障了信息來源真實,最小化輸入,也為工作人員和師生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在此基礎上要努力探究并引導高校之間的數據資源的共通共建,借“平安校園”創建工作普遍深入開展之機嘗試建立高校“平安校園”大數據體系,探索基于大數據的管理革新,將對大數據的運用作為未來平安校園管理的重要手段。進一步便利犯罪嫌疑人數據共享,校園違法犯罪行為、涉穩事端、綜合治理規律統計,學生異常行為預警等功能的實現,通過高校間安全穩定事件數據互聯互通,進一步創新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安全穩定管理,發揮實效。
3.3 依靠群眾參與,善用民意導向
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主人翁意識,通過購買服務、提供崗位、治安保險、舉報獎勵等方式,引導師生參與到安全穩定工作中來,按照實際需要發展壯大各類志愿者隊伍。
要堅持重心下移、固本強基,深化校園網格化服務管理,擴展網格功能,將各網格、各防區轉化為安全穩定工作基站,為平安建設贏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努力建立健全以民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健全落實調查研究、走訪聯系群眾、領導干部聯系點等工作制度,健全推廣重大建設事項“聽證會”機制,完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會機制,加大師生意見在學校及各部門安穩工作績效考評中的權重。
3.4 支持科學研究,營造安全氛圍
在學校二級單位中開展安全穩定課題申報工作,建立專項研究基金,鼓勵各單位將精力投入到安穩工作科學化研究之中,推廣優秀經驗,充分發揮學校科研優勢。
要進一步探究二級單位安全工作體系建設,建立并完善全校安全穩定工作年終表彰機制,與學生工作部門、工會部門加強溝通協作,策劃實施系列安全文化活動,創建校內教師及學生工作數據庫,推動數據共享。
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厘清相關部門的職責任務,分領域、分區域、分網格抓好各項工作部署和措施的落實,切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本著常態、共享、聯動、共贏的原則,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和跨區跨域聯動機制,著力構建黨政領導、綜治協調、部門負責、校園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