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宗
語文,原本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種,但傳統的教學卻使我們覺得她遙遠而又枯燥,為了讓學生學會品味語文,對語文感興趣,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之中落實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以此為方向,結核語文教學實踐,在語文課中做一下幾點嘗試。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導語具有一種心里啟動的功能,在一堂新課的開始,教師巧妙的導入往往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的分散思維聚攏起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具體做法如下:
1.歌詞導入法
針對當代學生酷愛流行歌曲這一特點,可在導語設計上采用歌詞導入法。根據所要學的課文內容,找到與之相關的歌曲,用歌詞來吸引學生。如課文是寫母親的,就用大家所熟知歌頌母親的歌曲來導入。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而且有助于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2.相關詩歌導入法
這種導入方法具有浪漫的藝術氣息。先用一首與要學的課文相關聯的詩歌渲染課堂氣氛,然后,在根據所學課文的情調選用幾首與之相匹配的詩歌。詩文或悲傷或喜悅,引起學生共鳴,這種導入發即陶冶了學生,又可自然導入新課,一舉兩得。
3.模型導入法
用模型導入新課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便于學生從直觀上領會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是也能抓住重點,雖然做模型有些麻煩,但效果很好。
當然導入方法還有許多種,導入的藝術魅力在于吸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習的動機,開拓思路,溝通情感,創設學習情境,承前啟后建立新舊聯系。因此,教師應大膽創新,設計更多靈活多樣效果好的導入法。
二、改革教法,激活課堂
1.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
建立“以思考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具體方法是:示范——教方法,點撥——接疑難,比較——找規律,多思——練能力。教法是多樣的。如講完課文里的外貌描寫,可以叫學生寫本班一個同學的外貌,要有特征,不寫名字,念完后讓其他同學猜猜是描寫的誰,由于教法多樣化,學生不感到語文課堂呆板,乏味,能興致勃勃地進行創造性學習。
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學習語文的主人。比如講完課文后讓學生多發揮自己的設想,想象,指導學生互批作文,寫作文后記,讓學生感到新鮮,又增強其自信心和責任感。
2.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需要
如每節語文可前2分鐘口頭作文或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輪流讀報,組織小型辯論會,這樣既鍛煉了學上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3.上好活動課,讓課外活動豐富多彩
根據活動課以時間為主的特點,強調學生親自實踐,發現,體驗,學以致用,教,學,做合一。
指導學生辦報,每人一份,刊名自定,要有插圖,講究美觀大方。鼓勵學生精心設計,大膽創新。經常舉行各種比賽,如講故事,演講,朗讀,辯論,書法。成立書法,閱讀,墻報的興趣小組和小文學社,鼓勵學生采訪,集郵,參加演出等。
4.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
首先是鼓勵質疑問難,要經常給學生講大膽質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來激發學生質疑,鼓勵質疑,引導質疑,這樣能培養學生精細縝密的思維能力。
其次是學會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也是人類智慧火花的閃耀。可結合課文列舉實例引導學生學會逆向思維。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講速度和效率的今天,愚公把家搬到別處不失為一種聰明之舉。
再次是發展求異思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核心是發展求異細微,為了培養求異思維,要發動學生廣開言路,歡迎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提出不同見解,不同問題。
5.類比推理,培養學生創造新能力
在講練中,如巴金的散文《燈》從五個材料:眼前見到的燈;給我指路的燈;愛爾克的孤燈;為戀人點燃的火炬;拯救友人的溫暖的燈;運用歸納推理得出:“在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這樣的結論。議論性文章是斷定一個或一些判斷的真實性的思維和表達的過程。整個論證過程,至少有一個推理。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般授課只講運用類比推理,其實運用了兩種推理:鄒忌以“妻私我”、“妾畏我”和“客有求于我”運用歸納推理。
三、自主學習,協作探究
語文教學因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把“自主學習”引進課堂,摒棄傳統的“師講生聽”,“師教生學”的被動教法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實踐中的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達到“自主研究,不用老師講”的最終目的。
1.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教學,實踐上是通過學生的讀書活動,把課本的規范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質的過程,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多讀能有效地培養語感,能促進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教師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掃清生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課后在創情景,讓學生朗讀成誦。
2.積極參與,相互合作
參與,是一種加深學生感性認識,并促使其何理性認識升華的有效途徑,協作,是一種與人合作共事,與人共同創造,發揮集體智慧的能力。自主學習必須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鼓勵者,課本資源開發者和合作學習的伙伴。
四、激勵評價,自我反饋
當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時,教師應用激勵性的言語評價他們和學習活動,這有利于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強化學生的成功感,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更好地啟動學生下次學習活動。
五、拓展延伸,接軌生活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部分,以課堂為支點,可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探索的欲望。教師要讓學生動手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交流,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真正實現“教材只是個例子”的目標。
總之,語言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借助語文優化自己的思維系統,并深層次挖掘語言內蘊的,有助于讓學生的思維燃燒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