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國 庹清 吳曼穎 孫青
摘 要 在國家經濟轉型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地方綜合性大學探索以服務地方需求為導向,創新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吉首大學為例,探討主動服務地方戰略需求,以校地合作培養為主要手段,創新卓越園林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四得”人才,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關鍵詞 提質升級 校地合作 卓越人才 服務地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1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ultivating Excellent Garden Talents in
Campus-Local Areas Cooperation
——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s "Excell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as an Example
LIU Weiguo, TUO Qing, WU Manying, SUN Q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Abstract In countr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background, explore the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o serve the local demand, mod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xcellence is an important topic. 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ctive local strategic cooperation needs to culture as the main means to innovate the mode of fostering excellent garden complex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four"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words upgrading; school-local area cooperation; excellent talents; service local area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加大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高校適應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吉首大學立足大湘西,輻射大邊區,積極對接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和湖南省“富民強省”戰略目標,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動力,全面推進學校轉型發展,提升服務地方能力。學校大力實施卓越農林(園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以培養適應地方需要和行業標準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關于推進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13〕9號)和《關于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教高函〔2013〕14號)要求,以校地合作為主要手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解決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地方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脫節、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不適應創新創業的個性發展等問題,培養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復合應用型園林專業人才。
1 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難,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人才培養模式與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脫節”、“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不適應創新創業的個性發展”三大問題。[1]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地方、行業人才需求結構性變化,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白吭接媱潯本褪歉叩冉逃诋斍按蟊娀逃A段對創新人的必然要求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探索。[2]因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國家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學校提出了轉型發展戰略,重點以學院為主體,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期在解決辦學中的“三大問題”。
同時,實踐教學是園林專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園林專業的主要實踐環節包括生產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課程設計與課程實訓等教學環節,而畢業設計具綜合性強、實戰性高、應用性廣等特點。[3]由于主觀與客觀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畢業設計多流于形式,時?!凹埳险劚?。近年來,高校畢業論文質量存在普遍下降的趨勢,園林專業畢業設計也出現拷貝現象,最終將影響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4]
2 基于校地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2.1 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為構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和建設美麗生態家園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新模式,我們采取校地合作,對接行業標準,融合協同育人。一是科學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邀請行業、基地專家和用人單位代表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主動征詢企業、農林院所等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這次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審核都請林科院、園林公司等單位參與,吸收了企業的意見與建議。二是分層次、分階段、按模塊構建復合應用型卓越園林人才培養體系,從學科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能、實踐與創新能力、綜合素養、職業操守等環節分層次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發散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和建設美麗生態家園需要的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體系。三是學院近年來與張家界林業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八大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湖南省林科院、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建科園林、張家界第一建筑設計院、南方測繪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一起探索校企政協同融合式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新體系。endprint
2.2 充分利用武陵山區資源優勢,改革教學內容
圍繞武陵山區域發展戰略和張家界市旅游“提質升級”戰略,培養地方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所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卓越園林人才。武陵山區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武陵山片區建設有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地質公園、3個世界自然遺產。生態安全、生態文化、生態農林等體系的建設是武陵山片區最重要的發展戰略目標,特色農業、生態旅游業、民族文化、美麗鄉村建設等是武陵山片區最優先發展的產業,張家界市作為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是世界了解中國、了解湖南的窗口,是風景園林、生態園林建設的前沿陣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旅游“提質升級”戰略,為學校實施卓越園林人才培養計劃提供了機遇與挑戰。
項目實施以來,園林專業教師圍繞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地方特色自然資源,建設了“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重點課程,公開發表了《The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Landscape A Case of the Tujia Rural Planning in Zhang Jiajie》、《武陵山區野生木本觀賞植物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研究》等科學論文20多編,主編了《園林工程施工》《武陵山區珍稀特色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等特色教材10多部。學生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園林專業學生廖南奇大四時就創業成立了張家界山水園林設計有限公司,大三學生梁亞男獲得第五屆艾景獎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賽城建設計本科組銀獎(第二名)。
2.3 重點建設一批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產學研”一體化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公司、高校、基地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原則,在實際應用、學生實踐、科學研究等方面展開合作,并結公司或實習基地的實際園林工程與設計項目來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針對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與企業、科研教學基地聯合培養園林人才的新機制,加大高?!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分步培養卓越建造師、注冊規劃師、景觀設計師、工程師。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致力于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先后與張家界包公山村、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湖南中大設計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行與行(企)業聯合培養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的辦學資源,實現協同創新與資源共享,保證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與行企業特崗位技能的無縫對接。
2.4 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的實力
一是園林專業學生畢業前有95%以上的參與教師社會服務項目,或主持大學生創新項目,或獲得校級以上獎勵,在土地利用規劃、園林規劃與設計、城鎮工程系統規劃、新農村規劃、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成績。二是師生圍繞地方旅游“提質升級”戰略,共同完成了《張家界民族客棧標準制定》、《包公山美麗鄉村概念性規劃》、《重慶秀山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張家界永定區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瀘溪縣辛女溪鄉村旅游建設規劃》、《張家界市園林綠化普查》等60多項服務地方的實踐項目,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稱贊。充分體現了卓越園林人才培養計劃立足區域、對接行業,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實現了培養目標要求,同時也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辦學影響力。
3 結語
在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急需人才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的雙重背景下,培養高水平的卓越復合應用型園林人才顯得尤為重要[5]。地方經濟建設發展與地方高校有著緊密的聯系,高校是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智庫,在教學改革上應該加快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校地合作是高校發展的必然之路。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是實踐性強的綜合性項目,園林專業人才就業競爭力主要也體現在園林植物種植、園林工程施工、園林規劃設計等實踐技能水平和學生個人的創新與團隊合作等方面。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中,我們經過多年的教學與實踐,校地深入合作,緊緊把住地方城鄉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脈搏,并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實際,從單一學校培養向“校、政、企”協同融合培養轉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從而較好地解決了當前區域社會“用人難”和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結構性矛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吉首大學探索了一條切實可行、效果顯著的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
資助項目:1、湖南省級土木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項目(2016JSUJD029)
2、吉首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西部高校卓越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2011.
[2] 賀靖,于彥華,王志.農林院校實施卓越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人力資源,2012(11):10-11.
[3] 劉衛國.基于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3(4):127-128.
[4] 樊新,陸紹榮,張發愛,等.抓好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J].甘肅科技,2014(1):80-81.
[5] 張全國,何松林,宋安東,等.實施綜合改革工程培養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J].高等農業教育,2013(7):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