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花嘉
小學階段是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在小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懂得數學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在一定環境中學會發現,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中。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如何教育學生去發現新知識,合理有效地引導他們去細致觀察,去發現我們所要教授的數學知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獲取知識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生參與的程度就表明了一節課是否取得了效果,參與度越高,教學效果也就越好。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參與呢?
一、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的理解相對來說比較弱,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習數學。生活中總有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篩選一些具有魅力的事例或者是自己篩選一些看到的有趣情景。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強化學生對每節課的參與實踐,激發興趣,使他們躍躍欲試。設置情境可以讓學生觀看小動畫、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自己創設的一些游戲還有就是學生活動。將這些新穎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課前教師的準備工作。教師的裝束也是一種教學的情境設計。教師的裝束要合理,讓學生有一種喜悅喜歡的感覺,合理的裝束可以促進師生間的關系。一個教師的穿著讓學生可以產生不同的反應。比方說教師穿戴一新學生就會表現出高興,相反教師穿著邋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對這一節課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教師進教室前一定要對所教授的數學知識了如指掌,對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用具一定要準備充分。學生觀察是細致的,他們能清楚地感覺到本節課數學知識是簡單還是難還是適中。如果我們沒有準備好一節課的內容就去上課,那么我們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度、要求就不知道,給學生講課也就很難把握這個度。所以說,教師一定要先預習,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教師只有充分地備學生,備本節課的知識點,抓住重難點,課堂才會更有效。
二、誘發情感,孕育興趣
教育的真諦是愛,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把每一個學生看作有獨立人格與個性的個體,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個個體都能夠積極、熱情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各種活動中,師生平等交流,暢所欲言。這樣,教育充滿愛、充滿尊重、充滿理解,學生會有更大的參與積極性,他們的才華才能得以展示,他們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張揚,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我們對于課堂上不同的答案或者是討論的結果一定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教師對孩子的每一次鼓勵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會有亮點產生,我們抓住亮點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相信學生就會對數學課產生好感。
三、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一定要有合理訓練
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一定要鞏固,如何鞏固才是最好的呢?實踐證明,過多的、單一的、機械的練習不僅不會使學生積極思維,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呆滯。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以多種形式的訓練去達到我們所期待的目標,一個知識點通過不同題型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己不同方式的思考解答,最后達到我們的目的。尤其是數學上的很多題枯燥無味,學生如果以單一的方式去訓練,時間一長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挫。學生通過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與思考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展開豐富多樣的有趣訓練。
四、數學課上一定要合理利用現代教育資源
教學前我們會通過網絡查找一些對課堂教學有用的資料,同時用現代教學手段,下載或者是做一些圖片、動畫以及PPT。教師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知識點的展示一定要醒目,把知識點放在主要位置。對于動畫或者是PPT的使用要合理,不能過多使用,用得多了學生也就感覺不到新鮮,甚至會產生一些厭倦的表情。雖然我們在上數學課的過程中會選擇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但是要明白學生的知識鞏固還是需要自己動手去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分析,保證他們對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掌握。數學課上好了就會充滿活躍的氣氛,上不好就會讓學生和老師都感覺到枯燥無味。
總而言之,我們上數學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創設情境,合理利用課堂評價語言,教師上課時候的裝束以及課堂和課后的作業布置,也就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訓練,學生才會快樂地學習,我們的數學課才會達到預期目標。小學生是一個獨立、有個性的個體,他們的成長是需要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無私奉獻的。我們對他們的成長影響深遠,也許你的一節數學課就會改變一個小學生的一生,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我們現在必須做的。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