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摘 要: 應當充分重視高校思政課開學第一課的特殊意義。教師要用心做好教學設計,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廖清認識誤區,突出介紹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重要意義,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注重案例教學,利用共情心理,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內在動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 開學第一課 教學吸引力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簡稱“05”方案自實施以來,高校思政課教育課程設置完整科學,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主渠道的作用。綜觀近年來的思政課課堂教學有諸多方面亟待改善,盡管很多高校教師為提高教學吸引力嘗試創新改革思政課教學模式,也產生很多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高校思政課推行的大班制教學中教與學脫節,教學實效性差是不少高校存在的情況。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在深刻闡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定位、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了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的總體要求。教育部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并于近日審議通過《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提升高校思政課教育質量是當前迫切的任務。喚醒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應當成為大學思政課教師的主要任務,開學第一課的教學設計的意義需要重新認識。提升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成功上好開學第一課,先聲奪人,建立學生對思政課的良好第一印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上好第一課必須認真研究把握學生心理,才能對癥下藥、事半功倍。
大學新生看待思政課的心理,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表現如下:
(一)某些互聯網一代青年,有“網絡即真理”意識。“90后”和即將走進大學校園的“00后”是“互聯網”泡大的年輕人,受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同時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造就了這代青年個性獨立,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泛,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強,熟稔互聯網。對中國近現代歷史、對現實政治、社會熱點事件,某些人認為從網絡上看到的信息是“真相”,對網絡文化和網絡意見觀點缺乏鑒別能力。
(二)高考“后遺癥”的影響。一路艱辛經過高考洗禮之后,高中文理分科學科意識的慣性,某些大學生以應對高考“主副課”的觀念審視大學的課程設置,認為專業課為主思政課為輔。
(三)功利心理作祟。某些學生從就業角度“急功近利”地認為思政課對就業影響不大,考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考試能應付過關,不影響畢業就行。
二、廖清學生認識誤區是關鍵,開學第一課先不急于講授教材內容。
首要的是在教學設計中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在第一堂課中廖清對思政課的認識誤區,摒棄排斥心態,端正學習態度。
認真分析一些大學生對當前思政課的認識誤區,其背后的原因應當引起重視:某些人是不能認識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成才的長遠意義;某些人是因閱歷缺乏和知識結構不完善導致對思政課的誤解;某些人沒有認識到思政課對大學生成才和人生的積極意義;某些人是因為思政課老師課堂教學單調刻板,照本宣科,脫離實際而不接受。
在思政課開學第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這些問題都不能回避或者無視。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學第一課的講授中幫助學生走出對思政課的認識誤區,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生活閱歷介紹思政課的積極意義和特殊重要性;或者結合相關的社會熱點人物和熱點事件;或者結合學生就業擇業等角度;或者互動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方式讓學生探究學習思政課的重要性。
三、教學設計和講授中要更突出介紹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重要意義,教學目標界定關系著大是大非,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一)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切忌大而化之。雖然思政課各門課有差異但總體教學目標大體一致:使大學生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高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符合黨和國家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學目標設置切忌籠統,大而化之,須進一步細化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知識目標包含把握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能力目標有掌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驗;理解黨的方針政策能力,分析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獨立思考具有較強分辨是非的能力;素質目標更是讓大學生認識到自身應具備的政治素養。
(二)讓學生明白通過思政課學習應具備的政治素養到底是什么。在教學中,對大學生應具備的政治素養要有清晰的界定和認真的講述,幫助學生審視自身并重新認識思政課與自身的關系,這些政治素養對成功成才都很關鍵,包含:強烈的使命感,理性愛國,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節操、底線意識和基本政治判斷力,對時代趨勢的把握和認識,獨立思考,對歷史虛無主義有理性判斷力等。
(三)講清楚學好思政課對大學生就業和長遠發展的幫助。德才兼備是當前我國社會對大學生的總體要求,過硬的政治素養是擇業就業中的優勢。從大學生擇業和長遠發展來說,正確的價值觀政治素質過硬是第一要件,思政課學到的知識將大有用途。幫助大學生重新審視大學思政課設置的重要性,既不是對高中政治、歷史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填鴨式的硬性灌輸,而是有利于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更好成才。
四、開學第一課要多采用案例教學,利用共情心理,提升教學實效性。
案例教學的應用要注意搜集經典有說服力的現實案例,讓學生產生共情心理。在講授思政課學習意義的內容時要充分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熱點,有很多素材可選取,最適合采用案例教學。
在中國社會轉型期和大國崛起過程中,青年對國家自豪感會增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理性愛國非常關鍵。到底怎樣才是愛國?什么是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愛國情緒表達?
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要讓大學生意識到:當代大學生必須有基本的政治素質和正確的政治立場,不能觸碰政治紅線,不能無視踐踏社會底線,既要有節操又要有底線,有擔當,弘揚正能量。
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增強鑒別能力。青年人不能盲目迷信網絡,要通過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構筑自己的知識防火墻,自覺抵御網絡負能量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干擾。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課上得是否精彩,能否抓住學生的心理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關鍵,關系到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的高低。第一課的成功往往能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產生內生動力,顯著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尹曉燕.“高校第一課”緣何受重視?[N].工人日報,2017-8-25(7).
[2]楊鳳梅.CCTV開學第一課給學校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0(2).
[3]姬瑩.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學第一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研究[J].文理導航,2016(4).
[4]張成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的大學第一課教育模式探析[J].科技視界,2015(34).
[5]孫興洋.論大學第一課教育模式的構建[J].江蘇高教,2009(4).
[6]繆志聰.盤活課堂,綻放“第一課”魅力——來自揚州大學思政課改革的報道[N].江蘇教育報,2017-3-1(1).
[7]李艷明.上好《毛澤東思想概論》第一課[J].亞太教育,2016(2).
[8]蔣澤楓.試析“第一課”應注意的相關問題——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4(10).
[9]林靜.新媒體時代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以“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為例[J].文教資料,201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