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洪濤+楊戈爾+侯冰玉+侯曉蓓+呂葉輝
摘 要 教學研究是專業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質量重要保障,是學科建設的要求。以項目化教學研究構建 “醫工結合”的教學體系,提出基于醫工結合教學研究的意義、構建策略及原則,為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 醫工結合 項目化 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55
Abstract Teaching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principl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medical teaching,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ngineering; project-based; Mechanical Drawing and Computer Drawing
0 前言
我校醫療器械學院主要培養具備醫療器械技術基礎和臨床醫學工程技術素養,為醫學應用服務,從事醫療儀器設備臨床應用、維護、質量控制并可擴展到生物醫學工程相關領域應用的醫工結合的臨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知識結構主要是具有扎實的數理和醫學基礎,良好的電子、信息與計算機、機械、材料等理論知識及現代醫療器械系統設計方法,熟練的典型先進醫療器械應用能力,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從事先進醫療器械設計、制造、檢測等領域,服務于國家醫療健康產業。
為了實踐“醫工結合、依托行業、面向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是基于構建項目化的課程體系,以醫療器械典型產品的生產制造、質量檢測、臨床使用等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核心,按照醫療器械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強調醫學基礎知識和光、機、電應用技術的有機融合,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按照“醫工結合”的教學模式,以醫療器械典型產品的生產制造、質量檢測、臨床使用等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核心,按照醫療器械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本文以研究建立基于項目化的“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課程體系的范疇。
1 “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讀圖、繪圖的訓練過程中,逐步掌握機械圖樣的識讀方法與繪制技巧,具備相關工作崗位中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的理論知識與職業能力,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等相關崗位初、中級職業標準的相應要求。學生所能達到的目標是:學會投影法;能根據國家標準正確繪制圖樣;能用儀器和CAD軟件繪制常用的標準件與常用件、各類零件圖和裝配圖;能測繪零件和裝配體。在技能上,達到計算機輔助機械設計繪圖員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相關要求和全國CAD培訓中心計算機繪圖。
通過自學獲取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新技術,利用網絡、文獻等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具有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和制定工作計劃的能力。在工作能力上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的創新精神;有較好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和團隊協作能力,具體表現在工作中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與協商的能力。
1.1 學習內容
本課程領域將“機械制圖”、“畫法幾何”、“計算機繪圖”及“公差與配合”等多門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組合課程內容,編撰出能夠進行項目化教學的“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課程,在完成項目工作的過程中融匯課程領域的知識點、技術要點、能力點。“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是醫工結合類學生必修的重要技術基礎課,是培養醫工結合類學生對工程學領域的情感及對醫療器械興趣和認知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每個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都必須熟練掌握的專業基本技能,在以強化醫療器械機械測繪能力、機械加工能力、工藝編制等為核心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
1.2 學習意義
課程體系融入“畫法幾何”、“機械制圖”和“計算機繪圖”為一體,在“必需、夠用”前提下,整合教學內容,強化畫圖、讀圖能力,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群的核心課程。本課程是“工程語言”,是工程技術界的圖形文字,是每一位從事工程工作的專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學習本課程知識,不僅是后續課程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必備本領。
2 教學項目化的指導思想
2.1 過程導向課程
構建以專業知識提升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工作過程導向的理念,按照“項目化教學”設計工作任務,在課程教學內容的取舍和安排上遵循職業性原則和認知規律,工作任務由簡單到復雜,知識點穿插在各項目中,內容由淺入深。學生通過課堂理論和上機、測繪、拆裝實踐一體化的工作、學習過程,其能夠具備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基本職業能力,同時學生具有自主解決工作實際項目問題的能力,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崗位責任感和專業成就感。
2.2 行動導向教學
教學中遵循行動導向的理念,學生為了項目而學習,在項目中學習知識,項目過程與學習過程統一起來,打破“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知識觀念,樹立“項目化為核心的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樹立醫工結合的思想,通過典型醫療器械產品“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模擬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成為課堂的主角,給學生更多發言、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對醫療器械制圖方面的學習主動性和表達能力,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中心,老師服務學生”的醫工結合教育理念。endprint
2.3 多元學生觀
在課程的項目化設計上體現多元智能的學生觀,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充分發揮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的優勢,通過做項目,完成多個任務,讓學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潛能,發展個性,追求更高的成功。
3 項目化教學新特點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具有教學實踐性、學習自主性、項目發展性、知識綜合性、問題開放性、教師評價性等特點。教學實踐性是以項目情景化、知識點化,并以典型醫療器械為案例項目,與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知識結構相互聯系,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實戰性;學習自主性是讓學生根據本人的專業興趣選擇項目化教學中的內容和決策本人所理解課程知識形式,學生能夠獨立自主、自由地進行項目內容知識的學習,進而有效地促進自己融入后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的學習;項目發展性是長期項目與階段短期項目相結合,實現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育目標的感性和理性認知過程;知識綜合性是具有醫學知識與工學知識的交叉性及工程圖學綜合能力的運用;問題開放性是體現在學生圍繞工程制圖課程主題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問題開放性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能提升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成就感和求知欲。教師評價性是學生成績特點的體現,在項目化教學中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專業能力發展的過程,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項目完成質量。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項目化這門課,是為后續的專業課程能很好的開展提供基礎和引入。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課堂與實訓室為一體,實施校內職業環境模擬實訓;以醫療器械典型產品(呼吸機、麻醉機)的關鍵部件生產制造、安裝調試、性能檢測、臨床使用、技術管理等崗位技能為核心,采用“工作過程,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開發以呼吸機、麻醉機關鍵部件為載體的項目化課程。項目化課程具體實施如下:(1)項目任務:教師提出任務 學生圍繞項目討論并自主思考;(2) 計劃制定:教師給予學生教學與知識點指導;(3)計劃實施: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分組討論并實踐,分工明確,完成合作;(4)評估檢查:學生自我評估,互相檢查;(5)教師評價:學生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總結評語。
4 結論
課程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必經之路,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借學校課程改革的趨勢,選取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嘗試性提出“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的符合人才專業培養方案的發展和全面發展的課程方法,旨在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業性和引領性。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朱培勤.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項目化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7.
[3] 張東衡,嚴紅劍.基于工作過程的“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課程開發[J].職業教育研究,2012(8):91-92.
[4] 孫簃.職業學校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改革淺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1):26-28.
[5] 王新榮.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圖樣識讀與繪制”學習領域課程開發與設計[J].圖學學報,2013.34(2):141-147.endprint